重新摸鋤頭把子,似乎有點丟人,但沒辦法,我有妻妾六人,現在有三個兒子,十一個女兒,家口多,俸祿不夠養活家人,唯有在封田上想點辦法……大人是趙氏重臣,我聽說趙氏最近打算推行勳田制,大人有沒有相關的訊息?”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下最適合做朋友的人”
遠處的田野上,一隊武士緊緊跟上了田氏的車隊。這隊武士是騎兵,他們的騎兵矛上挑著一塊長長的三角形旗幟,那旗幟沒有任何羽毛牛尾裝飾,只是在雙面繡著一個大大的“趙”字,這個“趙”字說明了一切。
叔向目送著這隊武士追上田氏車隊,並一路尾隨田氏車隊沒入地平線下,他微微點點頭,沒有回答剛才武士的問話,沒頭沒腦的發了句感慨:“趙氏若不昌盛,天理難容啊!”
趙氏武士追上田氏車隊,他們不是想打劫,而是履行“封建義務”,所謂的“封建義務”就是保護。趙氏是晉國貴族中第一個把“庇護制”推廣到過往商隊的封建領主,而且他還這一準則寫入封臣守則當中,讓屬下封臣必須遵守。
當然,這也是職業兵誕生後一個順理成章的產物。在封建制下,過往的商隊經過領主領地,都要向領主交納一定的保護費。而領主手下的武士要拿薪水長期服役的話,領主的負擔很沉重。於是,趙武想出一個妥協辦法,規定領主可以收取過往商隊的保護費,而各地領主旗下的武士,就以護送商隊來抵償對領主承擔的服役任務。
這話有點繞嘴,簡單的說,就是:過去領主所屬的武士是無償為領主服務的,他們或許承擔站崗值勤的任務,或者幫領主忙忙農活,修繕、保衛城堡。但現在他們是職業兵了,那麼就職業負責保護過往商隊,而後,領主從收取的保護費中拿出一部分錢來,支付職業武士服役的薪水。如此一來,皆大歡喜。進入趙氏的商隊沿途受到武士的保護,雖然因此領主收取的費用高了點,但對他們來說通往趙氏的商路更安全了。要知道,這時代危害商人的不光是土匪,還有各種猛獸。在春秋時代,道路兩邊最常見的動物是老虎與麋鹿,也有少量大象、披毛犀。
趙氏武士們的護送任務是各負其責的,一位領主收取保護費後,負責把商隊從自己的居城護送到到下一個領主的居城。而後,武士們可以返回,接著等待下一個護送任務。至於商隊的行程,將由後續的領主接手保護……就這樣,趙氏依據領地庇護責任,像接力賽一樣沿途保護著商隊前進,領主們既增加了收入,也讓手下武士經常處於戰備狀態。
叔向的感慨就是這意思:霸主國晉國用舉國之力組建職業兵制,但至今為止,武衛軍勉強湊齊了三個“標準師”。而與此同時,趙武藉助推行庇護制,使趙氏圈養了三個“整編師”的常備武力。“標準師”與“整編師”之間,士兵數目相差三倍。
趙氏輕輕鬆鬆,儲藏起與國家武力相同數量的軍事編制,但實際士兵數目相當於國家武裝的三倍,這份令人恐懼的力量讓範匄也不得不顧忌。故此,趙武雖然沒有回到國內,範匄做事的時候,卻不敢輕易觸碰三家聯盟的底線。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進,趙氏必然會越來越強大,最終會成為一頭令人恐怖的巨獸。
叔向有了明悟,他把這一幕悄悄埋在心裡……
數日後,各地相繼開始春耕,趙氏勳田制也開始推行。所謂“勳田”是根據《周禮》關於“土田附庸”的禮制進行的,所有被趙氏確定為世襲武士的人,都會獲得一畝勳田。這一畝勳田雖然數量少,但卻是身份的象徵,擁有這一畝勳田的人,有權力佩戴寶劍。而佩戴寶劍,在春秋則屬於貴族標誌。在春秋人眼中,寶劍等同於中世紀貴族手中的柺杖,同樣是權力的象徵,所以前者被稱為“權杖”,後者被稱為“儀劍”,這柄勳田寶劍也是趙氏武士的權杖。
依據周禮,唯有貴族可以把寶劍佩戴在身上以象徵身份。而輔兵,或者不是武士出身的國人,他們可以手持武器參加戰鬥,但無權把寶劍“佩戴”在身上。戰時國家會舉行授劍儀式,在戰場上他們只能把武器拿在手上,不能佩戴,而戰後則需要交還武器。
趙氏推廣勳田制,讓社會階層的等級更加分明。而社會階層等級分明,則意味著普通百姓的奮鬥慾望更加旺盛。在這次勳田風潮中,齊策獲得了五畝勳田,因為無法同時佩戴五柄寶劍,趙武允許他在自己的寶劍上鑲上五顆星星,顯示持劍者擁有五畝勳田的身份。
這樣一來,趙氏武士的榮譽感便極度膨脹,大家彼此在路上見面,身份高低不用猜測,看看對方有沒有佩劍,看看對方佩劍上的星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