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卷新時代 第83章 一個青年!

“缺乏電力使中國自然而然的分為兩種最基本的民族:城裡人和鄉下人。……近四億中國農民中的絕大多數不能享受電動機械之利,共和二十一年的中國絕大多數農村仍舊沿用著五千年前的生活方式裡辛苦勞動,在農村婦女們懷著極為羨慕的心情,看著報紙上城市婦女有洗衣機、電冰箱的影象,但他們卻像千百年來的農婦一般幹她們那腰痠背痛的家務勞動。……每年有數十萬億千瓦時的電力源源不斷的經黃河、長江以及無數條河流白白流入大海,如果我們對此加以利用。那麼,這個偉大的時代就要到來:在西南的崇山之中,在湖廣大地的田野裡,在西部的黃土高坡上,農民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夜裡聚在一起,把大發電機開關一開啟,就看到他們的家宅、學校、醫院在耀眼的燈光下突然顯現……一個全新的未來將在他們面前呈現,一個屬於電力的時代,終將開啟他的大門!”

共和21年1月30日《西北實業報》——未來的開啟

幾乎是在司馬再次出任總理的第一時間,就立即竭力促使國會在當月透過《全國工業復興法》,這個法律成了國家經濟工業復興的根本保障。同時要求國內企業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訂出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範圍,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從而限制了壟斷,減少並緩和了緊張的階級矛盾。在取得大企業的支援後,隨之又盡力爭取中小企業主的支援,他指出中小企業實際上是國家骨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業復興計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廣大的中小企業。

而整個《全國工業復興法》最被人們所看重的內容卻是“公共工程和建築規劃”,它融建設與救濟工作於一體。救濟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以工代賑”,根據復興法規定在共和21年至25年,中央政府將直接撥出不少於320億元興辦諸如興辦水利、修築橋樑、辦監獄、修公路、修機場等專案,開闢公共遊泳池、運動場,興建發電廠和火車站、興建公共建築等等。

而其中最宏偉的公共工程是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水力發電工程,以及流域中上游的水土保持、林業恢復工程,根據這一規劃,各種工程啟動起來後,政府將直接僱傭450萬工人,從而徹底解決國內的失業問題,但最讓人們歡呼雀躍的卻是一但工程完成後,整個中國的面貌將發生了改變,國家發電量將增加一倍以上,廉價的水電將令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可以享受到電力的便捷。

冬季的上海,天氣中帶著一絲陰冷,尤其是一場冬雨更是讓空氣中平添了幾絲冷意,這種溼冷的天氣多少讓人們感覺極不舒服,15天的春節長假是一年之中最長的一個假期,儘管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在這個時候和家人團聚,同時置辦年貨。

無論年景好壞,中國人都不會在春節前置辦齊備年貨,但與去年春節前的冷清不同的是,似乎是從元旦過後,市場上再一次恢復了過往的喧囂與熱鬧,幾乎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商場、超市、商店、菜市都是一片人頭攘動,冷清了一年多好不容易堅持到現在的商家臉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信心!有時候信心比任何東西都更為重要,但是有時候卻需要一枝強心針。

拋開20年史無前例的高失業率來看,20年中國農業反而是一支獨秀,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國內化肥、農藥企業紛紛調低價格,化肥的應用、加以風調雨順,令農業獲得史無前例的大豐收,糧食進口從共和17年的三千五百萬公擔驟降到四百六十萬公擔,自光緒四年起半個世紀的糧食淨進口國轉變為淨出口國,佔中國人口近80%的農民,並未因此經濟危機遭受重創,反而因大豐收獲利頗豐。

從20年6月起,收入增加的農民反而成為帶動國內經濟恢復的領頭羊,相比於城中的那些一但失業就衣食無著的“城裡人”而言,對於農民而言他們只要有地,地裡有收成就不會餓死,豐收的年景手頭還能寬鬆許多。

棉布、成衣以及其它小商品銷路,從6月起便呈現出增加趨勢,而農民的消費習慣導致市場的復甦,直到21年1月15日農曆臘八置辦年貨後,方才進入真正的**。國內萎縮的工業在面對消費激增的農村市場時,竟然顯得有些無力,數千家工廠在經濟危機爆發的一年多之後,第一次在報紙上釋出了招工啟示,開始恢復生產。

儘管的相比於龐大的失業人數,這些中小工廠招工的人數非常有限,但共和21年的1月份,人們第一次看到了希望,招工人數大於失業人數這是13個月來的第一次,而《全國工業復興法》的適時出臺,更是如一針強心針一般注入到這個國家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