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是一個國家實現工業獨立甚至是經濟獨立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也是衡量國家實力的關鍵要件。著名的福克斯國力方程:Mt=((Ms)t+(Me)t)/z。其中的三個係數分別是人口、鋼、能源產量。可見鋼鐵對於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有著重大作用。
“鋼即是國家!”
從共和六年起,這簡單的五個字開始從西北傳播制整個中國,沒有鋼鐵,就沒有機器、沒有武器、沒有船舶、沒有國家的實力,可以說,鋼鐵是國家工業化的脊樑!
共和十八年中國生產的1460萬噸鋼,而這一年,美國的鋼產量5734萬噸、德國1151萬噸、英國1025萬噸、而法國僅只有944萬噸,,中國的鋼產量的超過美國的4分之一,代表國家實力的鋼產量從世界第三躍居世界第二。
“北有西鋼聯,中有漢冶萍,南有華鋼聯!”
在中國的鋼鐵工業界人們總是用這如此這般話語形容中國的鋼鐵工業分佈,三家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生產出了中國80%的鋼鐵。論產量西鋼聯產量佔據中國鋼鐵產量近半,論資歷漢冶萍是中國最老的鋼鐵企業,而位於上海的華鋼聯無疑是三家公司中的小老弟。
華夏鋼鐵企業聯合體是共和七年,由華東銀行團出資牽頭,整合江南製造局鍊鋼廠、陸伯鴻的興和鍊鋼廠和上海的另外幾家中小鐵廠而成,直到一四計劃後,在華東銀行團的資助下收購國投馬鞍山鋼鐵公司55%的股份之後,其方才擠身中國三大鋼鐵公司的行列。
共和十六年,得益於華東銀行團的幫助,再次以巨資收購國投鞍山鋼鐵公司之前,華鋼聯只是三大鋼鐵公司中的“小老弟”,收購鞍鋼後,華鋼聯以年產400萬噸鋼鐵,躍居三大公司第二位。
相比於世界上任何一家鋼鐵公司,西鋼鐵的市場定位無疑更為明確,利潤價值更高的優質鋼鐵合金一直是西鋼聯最為看重的市場,在傾巨資研發更為先進的鋼鐵合金時,甚至不惜放棄部分下游低利潤市場。
一直以來,與早就發展成為鋼鐵行業巨無霸的西鋼聯相比,無論是華鋼聯或是漢冶萍,都是夾縫中求生存,利用西鋼聯的市場空白謀求企業的發展。這就造成了中國的鋼鐵三大公司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漢冶萍依靠大冶含量銅鐵礦,製造天然含銅的耐蝕路軌以及中底端板材、而華鋼聯則力足於建築結構鋼,技術最先進的西鋼聯不可能將自己寶貴產能過多的用於低端市場,兩者的市場實際上立足於西鋼聯優先保障優質合金鋼材後的產能不足。
浦東長興路18號“上海股票證券交易所”是南中國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場,即便是共和十年因歐戰停戰導致的崩盤,令無數人損失慘重,但過去的九年隨著一四、二四、三四國家工業計劃的推動,中國的股市更是扶搖直上,股票證券交易所從來都是流淌銀河之地。
但最近二年,上海股票證券交易所內鋼鐵類股票卻非常罕見的出現了半所未的熊市,一定程度上鋼鐵工業左右著工業類股票的走勢,但鋼鐵類股票的熊市卻未能影響到其它工業類股票,鋼鐵類股票的熊市實際上是市場作出的反應。
自共和18年3月6日,西鋼聯宣佈遷出西北市,投資4。5億元建立新廠,待新廠投產西鋼聯將成為世界第一個年鋼鐵產量超過2000萬噸的鋼鐵企業聯合體,市場的反應是迅速的,幾乎是在西鋼聯公開建立新廠的第一時間,西北以及上海股票證券交易所就立即作出反應,除西鋼聯股票扶搖直上外,鋼鐵類股票全線下跌。
噩夢是什麼樣的感覺?
恐怕沒有任何企業比華鋼聯董事會的董事們感觸更深,這兩年因國內各地的大興土木,鋼混結構建築更是當前的建築主流,因而專注建築鋼材的華鋼聯獲利頗豐,但在華鋼聯獲得豐厚回報的同時,華鋼聯的市值卻跌落了15%,這等他們的資產縮水15%,這一切根本原因是市場對華鋼聯無信心所導致的。
位於上海外灘共和東一路17號的華鋼聯大廈,是上海外灘第一座由中國建築師設計、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層建築,用地是十年股災後上海銀界以債權人身份沒收的哈同的一處房產,其後被銀行平價售予華鋼聯,隨後華鋼聯便在原址上修建了華鋼聯大廈。
華鋼聯大廈分東西兩幢大樓,東大樓是主樓,地上15層,底層層高較高,地下2層,共17層。鋼框架結構,所用鋼料全系德國克虜伯鋼鐵廠產品。西大樓是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樓外牆下層用國產花崗石,主樓頂部採用平緩的四方鑽尖形屋頂,蓋以綠色的琉璃瓦,簷部施用斗拱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