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踐踏而過,以示對佛教信仰的侮辱……面對這樣乾坤顛倒的大變局,固然不乏有頭腦靈活、節操匱乏的高僧和比丘尼,果斷地脫下袈裟,丟掉佛經,換上了法袍和聖經,搖身一變成了基督耶穌的虔誠僕人。但同樣有更多的頑固不化之輩,對此抵死不從,甚至暗中組織地下抵抗組織,進行刺殺和破壞。
因此,自從倒幕軍進佔京都以來,以“捕拿幕府殘黨”為名,每一天都有從數十名到上百名不等的犯人,被押送到京都的六條河原斬首。各種新鮮和腐臭的人頭,在京都的街頭和橋頭掛得到處都是。
雖然京都的氛圍已經如此恐怖,但這裡還遠遠算不得是最糟糕的地方——京都畢竟是天子都會,聯軍總部的所在地,不管是從哪裡來這兒湊熱鬧的“倒幕義士”和“主的信徒”,在此地通常還要守點規矩,至少不會隨意當街屠戮。而基督教畢竟也是勸人向善的普世宗教,不是什麼邪教,面對當前生靈塗炭的亂世,教會組織不僅收養孤兒孤女(以後當小修士和小修女),還對窮人施捨食物,以此誘使人們來聽傳教士佈道……在“日本十字軍”的武力威脅和傳教士的舌燦蓮花之下,眼下的京都至少已有數萬人皈依了基督。
而在這座城市的外面,很多鄉村地方因為十字軍和佛教徒的反覆攻殺,甚至已經荒涼得看不見什麼人跡了。無數曾經相當繁華的村落,都在殘酷的宗教戰爭之中被屠殺成了**,田野間隨處可見散發出惡臭的屍體。剩下的村鎮多半也墮落成了沒有任何法律與秩序的混亂之地。但凡有誰走出京都市區,便會時不時地踩到幾片殘甲,半截斷刀。運氣不好的,還會在草叢踢出幾節腐爛發臭的殘肢來……
繼續將觀察的視野往外圍擴充套件,以京都到大阪一線為中心的方圓二三百里之地,原本這個國家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最昌盛的精華之所在,如今卻皆是如蝗蟲過境般的慘不忍睹,而且戰火迄今未熄。
——在絕大多數的動亂時代,底層百姓都是無辜和無助的,那些上位者的野心和瘋狂,才是催生戰禍的根源,而最終獲得的結果,卻往往並不會如同最初預想的那麼美好——無論對佛教徒還是基督徒都一樣。
再接下來,隨著倒幕戰爭和宗教戰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整個日本列島恐怕都要變成一片煉獄焦土,萬千生靈都將承受流血和饑荒的苦難——那些諸侯大名在抵抗無望的情況下,或許還有可能低頭降服、無血開城,從而和平消弭戰事。但那些佛寺和神社,卻很難不做抵抗就輕易改宗,掛上十字架和聖母像……
黑爾一邊悲天憫人地如此胡思亂想著,一邊看著在手中來回翻動著一張“感狀”。這是他剛剛在二條城內領到的,上面有長州藩主毛利秀就的簽名。內容大意就是表彰他在近畿掃蕩作戰中的功績,讚賞他和他的部下殺和尚奸巫女燒寺廟拆神社從不手軟,搗毀各種“異教”神像毫無心理壓力,當真是毛利家的好戰士,耶穌基督的忠誠信徒:“……今有海外義士岡山氏率軍上洛助陣,弘揚聖教,忠義無雙,堪稱天下柱石、國家棟梁……”——到最後才是戲肉:在近畿附近賜予他一塊封地,讓他得以躋身諸侯大名的行列。
“……大和國郡山城二十萬石?嘖嘖,咱們這位毛利大人,對待在下還真是夠‘慷慨’的啊……”
——大和國,又稱和州,大致相當於現代的奈良縣。在日本是名副其實的“中央之地”。東北是雄偉的笠置山地,南方是山嶽重疊的吉野山地和紀伊山地。西南部農業發達的奈良盆地,有著飛鳥京和平城京等平安京之前的日本古代都城。古代日本即以大和命名,所以光是從名字上就能聽出,這裡乃是日本文明的發源地,以及天皇家族的祖宗陵寢所在之處。全國總石高為四十五萬石,以郡山城為治所。
從地理上看,大和國處於京都背後的位置,畿內其餘地區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帶,只有大和擁有眾多山地,又離京都很近,進可攻退可守,有著先天的戰略地理優勢。昔日的南北朝時代,勢單力薄的南朝就是在大和國的吉野山上,憑藉地利與皇室在大和國的悠久淵源,得以長期與兵多將廣的北朝長期對抗。
初看起來,毛利家這回似乎是慷慨了一把,封給了黑爾一大塊物產豐饒、地理位置重要的風水寶地。但問題是,因為歷史悠久的緣故,大和國同樣也是日本佛教勢力最強大,底蘊最深厚的地方之一。
位於大和國境內的古都奈良,就以寺院林立而著稱。這些寺院擁有大片田土,豢養著龐大的僧兵集團,掌握著驚人數量的財富,還壟斷著日本全國的宗教話語權,堪稱是國中之國。並且這些寺院往往已經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