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連續拿下寧波、紹興、山陰、上虞等城之後,下一步計劃就是兵分兩路,一路向西,透過浙中平原,直向金華、衢州等地發起進攻;另外一路是乘船沿著海岸線南下,進攻浙南重鎮溫州。
走海路南下的大軍並不打算急著出發,因為海路進攻速度快。如果是兩路大軍同時出發的話,恐怕陸路大軍還沒有打到諸暨,走海路的大軍都已經到了溫州城下了。為了保證對金華和溫州能同時展開,王新宇是決定,即將走海路的大軍先留守寧波城,以防清軍反撲,同時在城內訓練新兵,等到陸路大軍攻到金華,走海路的大軍再出動。
乘船走海路的速度非常快,從寧波出發,只需兩天兩夜就能到溫州。而在陸地上行軍,兩天時間能走一百二十華里已經是很快的速度了。
農曆三月,天氣已經開始轉暖了,浙江即將進入梅雨季節。王新宇是決定在梅雨季節到來之前,先拿下地處山區的新昌和嵊縣兩座山區縣城。一旦進入梅雨季節的話,山路根本就無法行軍,對進攻方來講極為不利。
只要拿下新昌和嵊縣,明軍的劍鋒就直指諸暨、浦陽、金華等城。到時候進入梅雨季節,不利於明軍攻城,但對於清軍的調動也是極為不利,雨季不利於清軍騎兵進攻。而使用火器的明軍,可以修築工事,躲在工事裡面避雨,不會影響火器的使用。
明軍從紹興出發,沿著曹娥江逆流而上,直奔嵊縣和新昌兩城。
江面上,滿載著明軍和輜重物資的船隻緩緩航行。江岸上,明軍步兵和騎兵行走在江邊大道上。
只要是有河流可以利用,王新宇的大軍就會盡可能的利用河流來運輸,這也就是他擁有強大水師的一個優勢。船隻的運輸量大,對後勤輜重部隊來講,可以減輕很大的壓力。
不過畢竟是在陸地上行軍,大軍行進的速度並不快,走了一整個白天的時間,不過才走出了六十華里。為了能和陸師的行動速度一致,加上是逆流航行,水面船隻的航速也不快,甚至比陸師步行還要慢那麼一點點。
所有的大炮、糧食、彈藥等物資都是放在船上運輸,儘管速度不快,卻節省了人力物力,這使得明軍可以減少輔兵數量,減少了後勤部隊的糧食消耗。
大部隊前面的山路上,有明軍的斥候兵在探路。所有經過險要地形之前,都要探明前面和周圍的道路,以免在半途中遭到清軍的埋伏。就連在水面航行船隻的前面,也有熟悉水性的水師士卒在探查水底情況,以免清軍在水中佈置人工暗樁,佈置人工暗礁。
天黑下來之前,大軍停止行進,選擇在江邊開闊地帶就地紮營。
安營紮寨,都是嚴格按照瓊州軍行令來執行的,在四周挖掘壕溝,豎起木柵欄,每隔一段距離還修建一座木頭的塔臺,最後再在兵營內搭起帳篷。
大軍安停止行進之後,瓊州軍陸師的新式後勤保障體系就開始運轉起來。之前攻打寧波,因為是直接從船上下來登陸的,後勤兵都是在船上,下船之後搭起爐灶做飯;攻打紹興、上虞、山陰等地的時候,也都是乘船過去的,陸師的那一套後勤保障體系就一直沒有真正執行過。這次紮營,是第一次試用陸師那套後勤體系。
挖掘壕溝,不僅是輔兵的事情,戰兵也參加;搭建寨牆的木柵欄,都是事先用碗口粗的木頭紮好的一個個堅固的木排,平時用車運輸,紮營的時候可有豎起來當寨牆;遇見河流,可有當木筏,可以說是一舉多得,而且節省了輔兵砍伐木頭的時間。
帳篷都採取了新式的帳篷,內用鐵絲支撐,外面用麻繩固定在地面的木樁上。
所有後勤輜重的車輛,在紮營之後各有各的用途,車輛本身可有用來結陣,也能圍起來當成倉庫等,這些車輛都採用了新式的軸承,推動輕鬆,載重量大。
更絕的是,伙頭兵使用了新式的餐車,行軍的時候安營紮寨,不需要另外搭建爐灶,大車上面就有煤爐,直接在車上就能燒飯炒菜,還能讓官兵們喝上熱氣騰騰的熱湯。每一名士卒身上都帶有水壺,裡面灌入涼開水。喝燒開的水,能夠減少疾病發生。
兵營內還設有野戰醫院,王新宇聘請的當代名醫朱方旦,培養出一大批學生,不僅有外科醫生,還有治療感冒生病的醫生。
外科方面,王新宇曾經同朱方旦多次探討過,採取了用開水給手術的刀具、鑷子、針線和紗布等消毒的辦法,可以避免手術感染。對傷兵的傷口,採取了用酒精消毒的辦法。
酒精是用番薯釀造出來的,經過多次蒸餾,得到濃度大約為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酒精。其實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