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章 海寧查家

海寧查氏,江南名門望族之一,根據考證,查姓源出姬姓,為周公長子伯禽之後姬(查)延之後。海寧查氏原籍安徽婺源,因躲避戰亂去了海寧。

查氏在海寧三百多年來,可謂是家族興旺人才輩出,明朝的時候查家就出了兩名進士。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查家是海寧當地有名的豪門之一,和當地的朱、莊、陳等名門望族都是齊名的大家族。

說起查繼佐,其實張煌言和他還是老熟人了,當年張煌言隨張名振一起擁魯王朱以海為監國的時候,查繼佐也曾經跑來投奔抗清義軍。可以說,在魯王那邊,查繼佐還算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後來查繼佐在海寧、湖州等地,也籌建義軍,號召為張名振等人募捐,為抗清做出一定的貢獻。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王新宇在告訴張煌言,說查繼佐有告密嫌疑的時候,張煌言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經過一定的調查,張煌言也沒能找到查繼佐告密的證據。而關鍵人物朱昌祚又是一口咬定了吳之榮和陸圻才是無恥的告密者,不願意出賣查繼佐。至於吳之榮和陸圻都是由確鑿證據的,加上張煌言又不太相信查繼佐告密的事情,這就使得查繼佐這個無恥的告密者暫時逃脫了正義的懲罰。

每天晚上,查繼佐躺在床上,心中惶惶不安,他總是要想起四年前的那件事。

莊允誠和莊廷鑨父子,想學習歷史上同為盲人的左丘明,著寫一部史書。但又匱於自己所知不多,便去買得明朝天啟大學士朱國禎的明史遺稿,延攬江南一帶有志於纂修明史的才子吳炎、潘檉章等十六人加以編輯。書中仍奉尊明朝年號,不承認清朝的正統,還提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並增補明末崇禎一朝事,直呼老奴為“奴酋”、清兵為“建夷”,全都是清廷所忌諱的。

書成後不久,莊廷鑨去世,後來父親莊允誠也去世。

莊廷鉞攜帶著即將刻印出版的《明史輯略》到了查繼佐家中,因為莊廷鉞知道查繼佐曾經參加過抗清義軍,而且是當地有名計程車子,所以希望把查繼佐的名字放在書中,列入明史的參訂名單內。

查繼佐見到這本書,當即嚇得心膽俱裂:這簡直就是要掉腦袋的反書啊!有人居然要把自己的名字列入這本反書中,那不是要命嗎?

之前查繼佐是參加過義軍,可那都是因為他錯誤的判斷了形勢,以為大明能和清廷劃江而治,他加入明軍,也是為了給自己今後謀取富貴。當年的形勢還不算太壞,雖然弘光朝廷被清軍攻克,福王朱由崧出身的弘光帝被殺,但是還有隆武帝,有唐王,有魯王,南方還有張名振、鄭芝龍、李定國、孫可望、何騰蛟、堵胤錫等南明勢力,加上後來李成棟、金聲桓等人的反正,形勢一片大好。

也就是這種情況下,查繼佐以為南明可以收復江南,同清廷劃江而治,所以參加了張名振的義軍。

誰知道南明各勢力之間相互勾心鬥角,一次次錯過了大好形勢,最終失敗已成定局。到了這個時候,查繼佐才發覺自己錯誤的判斷了形勢,懊悔莫及。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查繼佐脫離了義軍,回到老家,剃髮易服當起了順民。

至於後世一些資料,說什麼查繼佐是什麼反清義士,那完全都是某位大俠為自己的祖輩臉上貼金。真實的查繼佐,當時只不過是一個失敗的政治投機者。

就在查繼佐打算老老實實當順民,平平安安過完這一生的時候,卻有人來,要把自己的名字列入反書。

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查繼佐不顧情誼,竟然出賣朋友,向當地的道臺高發了有人寫反書一事。但當時為官的漢八旗官員陳永命為了不想把事情擴大化,加上受了賄賂,把這件事暫時壓了下來。

可誰知這件事卻引起了一個叫吳之榮的人重視,最後被吳之榮告發到了江寧,結果驚動了清廷。當時輔佐大臣令人來調查此事,於是發生了著名的明史案。

這吳之榮何許人也?這是一個因為貪汙被革職查辦的縣令,原本被判絞刑,誰知道吳之榮神通廣大,判下來的絞刑拖了六年都沒執行,最後碰上順治大赦天下,吳之榮被放出來。此人出獄之後,以敲詐勒索為生。發現了《明史》之後,就知道自己發財的機會來了。

雖然這件事是被吳之榮捅上去的,可是查繼佐心中十分清楚,如果不是他的話,也不好引起吳之榮的注意。

歷史發生了變化,舟山張煌言的勢力比真實歷史上強大了數十倍都不止,隨時可能再和鄭成功入江,也是考慮到這個原因,查繼佐拒絕了清廷要分給他的獎勵,大概是莊、朱兩家財產的十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