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眼力不好,沒挑個長命百歲女婿。弟妹放心,阿啟命硬身體好,定能同你白頭到老,四代同堂。”
程啟這輩男多女少,這是四房統共第一個女兒,十足大姑姐。她從小養在祖母身邊,對生母不僅不親近,還不大看得起,特別是劉氏被人幾句話哄住,糊里糊塗就給她訂了門親家窮女婿病婚事後,簡直當了仇人。
劉氏後來知道實情,也後悔這門婚事,不好悔婚,就用減扣嫁妝方法表達自己不滿。
大姑姐嫁過去四年,除了沒生孩子,沒哪樣能讓婆家人挑眼,但她大方把陪嫁兩個丫頭放進丈夫房裡,留下一個女性血脈。丈夫葬禮一過,大姑姐收拾嫁妝,帶著陪嫁丫頭和庶出女兒,沒拿婆家一針一線,搬回孃家。
劉氏以為她回來散心,沒說什麼就讓她住下,幾個月過去,忍不住了,明勸暗趕她們回去。
大姑姐也不跟她廢話,把叔祖,伯伯叔叔,還有族裡長老請來,當著眾人面,拿出一份清單,上面寫著劉氏扣了她多少嫁妝,哪樣是祖母給,哪樣是伯母嬸孃們添,哪樣做了弟媳聘禮,哪件送了人,哪件賣了,哪件還在劉氏手上,明明白白,要求爹媽要麼把這些原樣賠給她,要麼養她們一輩子。
結果,大姑姐和她人就永遠地在孃家住下了。從那以後,二房生活只能用雞飛狗跳來形容。
這樣大姑姐,程秀卻說是二房最明事理,最知分寸唯一一個明白人。大姑姐愛鬧,可只鬧自己爹媽弟弟弟媳。親妹有事,爹孃不管,都是她出頭。對叔伯長輩,永遠恭順敬愛。對同輩兄弟姐妹,永遠熱心有禮。也幸虧有大姑姐,二房自顧不暇,大房和四房日子清淨不少。
她也懂得經營,叔伯兄弟們也肯幫她,賴在孃家白吃白住白用,把那點嫁妝拿出去生錢,如今倒是二房最富有。
今日這一為張歆解圍,大姑姐又為自己在叔伯嬸姆心裡,在程啟兄妹處贏得許多正分。
大伯本不接受寡婦侄媳,恨董氏敗壞門風,惱弟弟不下力阻止。昨日喜酒本是請了他家,大伯執意不去,也不許唐氏去,還說今天也不露面,要同四房斷絕往來。
唐氏也不爭論,派人去對董氏稱病告罪,回頭才問丈夫:“張氏就是命苦些,人品才幹名聲都是極好。啟侄決意娶她,也是出於仁心義氣。四弟四弟妹還從沒做過什麼連累家族父兄事情。雖然沒功名,眼見他們那房越見興旺了。老爺不要這樣弟弟,只要丟臉摸黑扯後腿弟弟麼?還是,老爺一個兄弟也不想要了?”
大老爺答不上來,睡了一覺,想通了,沒事一樣過來接侄兒侄媳茶,只是死板著個臉。他最愛面子,覺得二房丟了程家臉面,為了彌補,面上只得和藹可親起來。
程四老爺親自攜了小羊和小強手,帶他們一個一個行禮拜認長輩。眾人驚訝,不敢輕慢,就連劉氏都給出了兩份叫她肉疼得嘴角抽筋見面禮。
江氏兒子還小,還不曾起過什麼想頭。蘇氏看心裡撥涼:明明沒有血緣關係,老爺對這個“嫡孫”,卻比老三給他生長孫,看重許多。他們母子還有什麼指望?
早飯後,徵得董氏程啟同意,張歆把兩個孩子搬到自己住院子。雖然不能像從前一樣,高興起來隨時往媽媽房裡跑,往床上賴,知道媽媽就在近旁,小羊和小強心安定了不少。
小強不能再跟媽媽一起睡覺,但張歆答應他每天晚上在他床邊講故事,早晨過來叫他起床。程啟又許諾了不少。小強終於同意做個自己睡覺小男子漢。
程啟陪著張歆給孩子搬家,佈置房間,做出門準備,乘便給張歆講了些家裡事,尤其兩個姨娘。
江氏,張歆見過。蘇氏,張歆以前就聽說過。
程啟性子平和,對事待人比較公允,對蘇氏印象比對江氏好很多,說她為人本分,寡言勤快,溫順守禮,侍奉祖母從頭到尾盡心盡力,毫無怨言,對待董氏始終恪守本分,不曾有一絲冒犯逾越,對他們兄妹沒有過多殷勤,該有禮數和照顧,也是從來不缺。
程秀也不反感她,還說:“蘇姨娘就是父母早亡,失了依靠,身不由己,其實樣樣都比二姆強太多,更像秀才家出來小姐。若能將他二人身份調換一下,可就是我們一大家福氣了。”
然而,這樣一個各方面都不錯人到來,拆散了他們原本幸福家庭。也許,正是因為蘇氏是那樣一個人,程放才會得出“妾室進門,家宅不寧”結論,寧可冒無子風險,也不納妾吧?
董氏搬去城裡後,程四老爺把自己名下剩下田地交給蘇氏,這部分出息就做她母子生活費用和院子維護費。二十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