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撰文 林業工程師長孫張寶林
書 省書法學會會員李新生
刻石 薛丕珍
據同族伯父張寶林回憶,曾祖親生父親為十八世祖炳耀。曾祖還有一位兄弟,名諱喜春。因十八世祖炳南為長門無子,村裡舊俗有“絕次不滅長”之說法,後將曾祖過繼給其伯父,後其弟喜春少亡,曾祖一人支撐二門,實屬艱難。
曾祖原配付氏,晏村人氏,一八八一年出生,屬蛇。曾祖母十七歲嫁到張家,當時曾祖才十三歲,他們共同生活四年,曾祖母因疾辭世,其時年僅二十一歲。
曾祖後娶繼配楊氏,下佐村姑子寺楊門大族出身,嫁給曾祖時亦十七歲。曾祖母二十八歲生長子,名諱國政,與我祖母同庚,屬虎,所以小名叫錢虎,俗稱虎子,是我同族祖父,我叫他老人家為錢虎爺爺。第二年曾祖母下世,時值二十九歲,她老人家與曾祖共同生活十二年。
曾祖再娶繼配張氏,也是下佐村東當鋪巷富裕人家。曾祖母生於一*三年,屬龍,初嫁小豆羅村,二十四歲以寡婦嫁給曾祖。一九一八年陰曆七月二十五生次子,名諱國瑞,又名錢恆,還有一個名字叫志遠,俗稱恆子,也叫二恆子,有文化,一九三七年端午節離家出走,從事革命工作,之後十年生死未卜。一九四六年忻州解放,二恆爺爺回家探親,家人才知道他還活著。之後他老人家擔任忻縣縣長,後又擔任地委紀檢書記兼地委委員。七年後,也就是一九二五年陰曆三月十三,又生三子,名諱國珍,又名錢祥,俗稱三恆,我叫三恆爺爺。當時,曾祖已是四十一歲的中年人了,曾祖母為三十三歲。六年後,也就是一九三一年陰曆十月初八,曾祖母再生四子,名諱國英,又名錢元,俗稱四恆,我叫四恆爺爺。曾祖母與曾祖共同生活二十三年,於一九三六年下世。當時,曾祖母年僅四十四歲。
之後,曾祖再未娶妻生子。曾祖先後娶妻三位,卻有二十七年的光棍生活,可謂不易。
據同族伯父張寶林講,曾祖對楊氏感情很深,至死都念念不忘。曾祖於一九六三年下世,時值國家困難時期。因家中無錢打發,只好存放在家,後於一九六六年,國家強調不讓在家存放死者,才匆匆埋葬。
同族伯父張寶林曾做詩一首,詩中流露出他老人家對曾祖的尊敬之情,現錄於後,以饗諸位。
五十年前離故園,
祖父吩咐要自強。
四十年前祖父去,
淚珠灑溼青布衫。
我當爺爺親孫孫,
回憶祖父情更濃。
立石祭陵言未盡,
撰文千言意義深。
長孫張寶林憶祖父
二零零三年四月七日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同族祖父張成龍
同族祖父張成龍
貧困的童年,留在我內心的記憶是深刻的,也是幸福的。除過祖父與祖母的慈祥不說,除過父母的疼愛不說,在所有長輩之中,有位老人經常出現在我夢中,他就是我的同族祖父張成龍。其中原因竟然是:
因飯而起不捱餓,
兒童伸手要飯吃。
在糧食就是糧食的非常年代,一粒糧食就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延續。回想起那個時期,歷史變成玩笑,笑聲裡浸著苦澀;生命變成小草,春風中搖曳著秋霜。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像一首古老的歌,從遙遠飄到現在,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據同族叔父張養林(生於一九五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農曆二月十三)記憶,成龍爺爺生於民國二十三年,也就是一九三四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屬狗,於一九九六年農曆五月三十下世,享年六十三歲。我對成龍爺爺的記憶,在我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日所寫的日記中,記敘的還算完整,現全文抄錄如下,以示我對他老人家的敬意:
今天是成龍爺爺的忌日,這天是一九九六年八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因為雙休,也就有時間回鄉下。更充足的理由是,父親日前進城對我說得幾句話:那天打發你成龍爺爺,能回家時儘量回來。他老人家希望我回去,我就沒理由不回去。星期五下午就提前下班了半個小時,回家和愛人說,愛人說明天早晨回家吧!我說也好。結果晚上無事發生。
第二天一起來,吃過飯,我提妻攜子乘坐火車,無票登車,有神在頭頂,居然平安。感謝神的保佑。一下火車,徑直來到村西成龍爺爺的舊院,父母在,其它熟人也很多,本家人與外村人,能叫來名字的與叫不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