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實行民族和睦、安居樂業政策,鼓勵大陸移民與土著居民“共敦和睦,毋相尋仇,以全類族,各安生業”。

——幾乎月無虛日地反覆視察臺東“轄境內五百里”的所統各營屯,並立即肯定正確點滴,教正不當之處,深為諸官所驚服。

——親自主持軍隊操練,尤其“步伐打靶”等基本訓練,常說:“習之熟,則猝遇非常,不至張皇矣”。為此,他先身士卒,“黎明即起,赴軍中點卯”。

——禁菸禁賭。他極力在軍隊中禁菸。由於當時臺灣瘧疾猖獗,嚴重影響戰鬥力,而軍隊中流行著鴉片可防禦此惡疾的誤妄說法, 故幾乎全軍吸毒。胡鐵花下令禁過煙,但積重難返,時間又短,沒有明顯成效。

——嚴禁賭博,力戒“隋遊”。後者,即土著(男女)裸體上街遊蕩,沿襲成習,不以為怪。這位大陸去的軍政長官,首先是發放給他們一衣一褲(或裙),告示必須穿衣褲出門,若有違者,則嚴刑處置。不久,社會面貌就有改觀了。

百姓知道好歹,高山族同胞為此製作了質料、做工俱精美的“萬民衣”,贈獻給這位為他們做好事父母官。其中一件完好留存當地,如今已為臺東文獻委員會珍藏;另一件,胡鐵花殉國後,隨同他的棺槨一起運回績溪,在胡家被精細儲存起來,###馮夫人的內侄馮致遠曾見過,他說:“(臺東)地方紳士曾集奉送萬民衣一件。這件衣服一直儲存到‘文化大革命’時才遭焚燬。”

歷史也沒有忘記胡鐵花的功績,現在臺東縣已將光復路改名為鐵花路,並樹立了《州官胡公鐵花記念碑》,有云,“服官勘勤,夙夜匪懈,遇事奮往,不避艱險……凡此諸端,具徵臺東七十年來開發之促進民智之啟沃,而有今日之成規者,乃公之流徽麗澤也。”

胡鐵花到臺一年後,1893年2月26日,把留在上海的少妻馮氏、幼子胡適接來臺東團聚。但寧靜溫馨的生活只維持一年略多時間,隨著甲午戰爭中國的失敗(1894年),屈辱的《馬關條約》簽訂(1895年4月),國家的悲劇、臺灣的悲劇、胡家的悲劇接踵而來。

甲午平壤戰役和黃海海戰中國大敗後,日軍步步進逼,逐次攻陷了遼東半島的金州、大連、旅順,進而準備進攻北洋海軍司令部所在地山東半島的威海衛,臺灣島已進入備戰狀態。胡鐵花預側全島險惡前景,遂於1895年1月,遣送馮氏偕胡適並四弟介如、三子嗣 等一行回績溪(二子紹之暫留身邊照應),給妻子和三個兒子各一份言簡意賅的遺書,自己則留在孤島絕地,以身報國。

1895年2月,日軍攻陷威海衛,佔領劉公島,12日海軍提督丁汝昌殉國。北洋海軍全軍覆沒。4月17日,李鴻章到日本,在廣島與伊藤博文簽訂了喪國辱權的《馬關條約》,將我國的臺灣島及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18日,噩耗傳到國內,舉國大譁;臺灣同胞尤為激憤,“若午夜暴聞轟雷,驚駭無人色”,“聚哭於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四野,風雲變色,若無天地”。隨即,北京朝庭電令臺灣巡撫唐景崧“交割臺灣限兩月,餘限20日,百姓願內渡者,聽。兩年內無內渡者,作日本人,改衣冠。”到5月18日,清庭又嚴令唐:“著即開缺,來京陛見,所有文武大小官員,著即內渡返大陸。”這時省會、道、府、縣官弁相繼納印內渡。提督楊歧珍交納印信後,在限定期中渡返大陸。臺灣巡撫唐景崧再也不堅持抵抗了,準備內渡返大陸,只是離臺時限已過,口岸嚴加封鎖,6月6日他在淡水偷渡時被守臺兵士扣留;他登上德國輪船,仍為淡水要塞攔截,後在德輪炮擊掩護下,落海而去。這時臺北、基隆已被北白川能久親皇率領的日本佔領軍攻佔了,兵鋒直指臺中、臺南。一片撤臺塵囂中,也有少數清朝駐臺文官武將不答應,堅持留島抵抗。在籍工部主事丘逢甲,破指血誓:“抗倭守土!”表示“如倭酋來收臺灣,臺民惟有開戰”。早年移駐臺灣的原廣東南澳鎮總兵、臺南新軍統領、鎮南關抗法名將劉永福,釋出《盟約書》:“為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土,分內事也!”臺東地僻而遠,聞命獨遲,胡鐵花此時已患嚴重熱帶腳氣病,行動艱難,他趕去臺南(臨時省會)匯合堅持抵抗的唯一軍事領袖劉永福後,負劉命,抱病策馬而去尋找臺中知府黎雲松——他還掌握臺中、彭化一帶朝庭府庫銀兩物資——為抗日義軍籌集彈藥糧草,終於找到黎知府,完成使命。過不久,日艦進犯臺南門戶安平。劉永福決定死守安平,保留一條海上退路。劉永福抵抗到最後,因孤軍無援,也是在這裡渡海撤回廣東的。胡鐵花也在安平,但此時他的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