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管理這些毒素或停止種植它們呢?

事實上,我們曾那樣做過。

至少有一些嘗試。

苦的東西不一定就有毒

你是不是許多次都希望能吃點甜的、鹹的、或是苦的?你或許曾經自言自語:“嘿,晚餐我只是想來點真正苦的東西。”我猜得不錯吧?

在西方傳統的飲食習慣中有四種基本的口味,即:甜、鹹、酸、苦。(第五種口味來自於世界其他地方,無論在文化上,還是在科學上,它正逐漸傳入西方,這就是鮮味,在烹製完全的食物和發酵食物,如味噌、義大利乾酪或全熟的牛排中你都可以品嚐到這種口味。)大多數口味都是引人入勝的,其實進化出這些味道的原 因非常簡單——它們能讓我們對食物著迷,而食物中包含著我們需要的營養元素、糖和鹽。

但苦味卻有所不同,它讓我們恨不得扭頭就走。這其中或許蘊含著重要的道理。2005年由紐約大學、杜克大學醫學院和德國人類營養研究所共同協作完成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人們之所以進化出品嚐苦味的能力,是為了檢測出植物中的毒素,而避免食用它們(這就是為什麼植物學家給植物產生的毒素起了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拒食劑)。透過對舌頭上一種苦味覺受體基因的遺傳資訊進行重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這種能力起源於100 000至1 000 000年前的非洲。並非所有人都能品嚐出苦味,同時一些人對它的敏感程度也可能不及其他人———但是考慮到這一能力涉及人群之廣,顯然它是人類重要的生存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