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數封書信:“這些書信,是兒臣在無意間獲悉安宋陰謀之後,悄悄派死士偷出來的,請父皇過目。”頓了一頓,直到皇帝從太監手裡拿到呈上去的信件後,他才繼續說道:“這些書信均為安宋與蕭燕王互通之書信,筆跡、印鑑均是安宋本人所有。只是——”他突然停了下來,像是有什麼顧忌一般欲言又止。
此時皇帝已是看到了書信的內容,出來眼內不斷閃爍著莫名的光芒之外,臉色倒尚算平靜。他輕輕的抬了抬手指:“你既說了,便一氣說完罷。”
“是。”在得了皇帝的首肯之後,元聿表現得無比干脆:“據信中內容所言及兒臣派出去的探子回報,書信雖由安宋所寫,可是——他卻是代父所寫!一切應是由安王授意才是,否則,僅以安宋之力,何以有資格同蕭燕王直接往來?另外。。。。。。”他彷彿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後才接著說:“信中,在談及起兵伐我元鄴時,尚還提到了奕王。。。。。。以及奕王治下的大軍。。。。。。”
這些完終於一口氣說完,整個朝堂卻頓時陷入了寂靜——死一般的寂靜。
奕王啊!二皇子說的可是奕王啊!手握重兵,並且現在就有三萬大軍駐紮在京城之外的奕王哪!
片刻之後,突如其來的“咚咚”聲打破了寂靜,有兩個年輕男子忽然跪了下去,也是拼命地磕頭。
元初輕輕掃了那二人一眼,雖然從未見過,卻也能輕易猜出他們的身份——安王的長子以及次子——安楚、安空。
安王早已多年不理朝政,自然是不會來上朝的,而此時也是皇帝早早准許了的。至於安宋並未封官加爵,雖有世子的身份,卻還沒有資格上朝,故此,他此刻也不在此地。但是安楚安空卻是早就在朝為官多年的了。
其實,這也是元聿的計劃得以實施的先決條件。因為當他提出一切的時候,並沒有人能和他對質,安楚安空二人是早就成家分了府的,要算同安王最親近的還是安宋,他這麼突兀的說出此事,怕那二人一時間也是難以辯駁。
計中計
至於奕王,倒不必對質,他帶來駐紮在城外的三萬兵馬就很可疑了,加之皇帝對其的忌憚,自然不必多說。
對於安楚安空來說,本來還是處於疑惑之中,最早元聿說出那一番話時,他們也僅僅的吃了一驚,心裡卻都知道安宋一直是元聿派系裡的人,若真說安宋謀反,怕是元聿自己也脫不了干係。所以他們還並沒有太擔心,只當是元聿有何計謀要使,因此一開始才能不動聲色、沉默不語,隨著群臣一起靜觀其變。結果,元聿卻是擺出一副決絕的樣子拿出了那一堆書信,他們此時才心知不妙,只能趕快跪下為父親及弟弟開脫。
“啟稟皇上,安家世世代代都效忠於元鄴,效忠於皇上,此時天地可鑑,皇上英明,望皇上明察。書信及謀反一事,必定是有奸人想要謀害我安氏家族。怕是連二皇子也是被奸人所矇蔽了。皇上明察啊,皇上明察!”說話的是安楚,畢竟也是長子,處事及有分寸,哪怕是倒了這個時候,他仍是不願意得罪元聿,才加了後邊的那句話。他一說完,便又重重磕頭,安空亦然。
那聲音響得,是元初看了都替他們覺得疼。也是這才想起,自己也是跪了半天的了,膝蓋早已麻木,而狗皇帝卻仍舊是沒有讓他們起來的意思,見其他皇子也都老老實實跪著,他也只能苦笑著並在心裡用最惡毒的語言將皇帝罵了個徹頭徹尾。
然後元初才將目光飄向此時的另一名主角——奕王。
奕王倒是淡定坦然得很,彷彿這事情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不著急、不憤怒、不茫然,就彷彿一個冷靜的旁顧者一樣冷眼旁觀事態發展,而且,他似乎也完全沒有要開口為自己辯駁的意思。
不對!元初頓時皺起了眉,他已然感覺到了事情開始不對頭。無論是何種情況,奕王都不該是現在這種表現。元初手裡的情報不會有錯,這點他還是有信心的。那也就是說,奕王可以不懼怕皇帝,他也可以完全不關係自己的安危乃至不理會這江山的安危,但是——他怎麼可能對於能危機安王性命的事無動於衷呢?
關心則亂,這是本來應該出現的事,但是奕王並沒有亂,一點也沒有。這不僅不符合常理,更加不符合奕王之前一直對安王維護有加的作風。於是元初想起了自己曾經看到、並且影響非常深刻的一句話——反常必有詐!那麼——
元初霍然將視線調向了皇帝——果然,皇帝居然也在看他!眼內一閃而過的是似笑非笑的光芒,雖然只是很不經意的看他一眼,但僅僅只是那一眼就已經足夠向元初傳達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