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這個工作非常困難,因為那個地形特別複雜,有些地方人上不去,我們用的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經緯儀,要用塔尺,那個尺子可以抽出來,經緯儀像望遠鏡一樣要看過去,測它的方位和它的標高,要測這個東西,所以你要想測得精確,你要跑的點就特別多,包括一些很難上去的地方,你要為了把這個地形測準確,就得到那個地方去,把塔尺立在那兒,然後才能測出來。好多地方當時就是爬不上去,用手鏟,考古上用的手鏟,用手鏟挖幾個腳窩,然後把塔尺抽出來,拄著塔尺,踩著腳窩爬上去。跟攀巖一樣,如果一下沒站穩就會滾到山底下,下面就是懸崖。

如今的阿里地區,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無人區。強烈的日照和稀薄的空氣成了考古人員的勁敵。儘管考古發掘異常艱辛和危險,但遺址中一個古老王朝神秘的氣息吸引著張建林和他的隊員們踏遍了遺址的各個角落。漸漸地,古格王朝在他們的眼中變得清晰了。

張建林:整個古格遺址是在象泉河南岸的一個臺地上,這個臺地上伸出來一個土山。就好像從陸地上伸出去一個半島一樣,伸出去這麼個土山。這個伸出去的半島後邊特別狹窄,而且又被當時古格人人為地挖斷了,所以它成了孤立的一個土山,後邊有聯絡,但是這個聯絡被挖斷了,這主要是從軍事防衛上的需要來考慮的。在上面處理成一個平臺,後面靠近山的那面挖下去,前面墊起來,取平,取成平臺,有些山體上有些自然形成的平臺,還有人工造出來的平臺,把一些建築建在這個地方。

古格人選擇在山上構築自己的城堡,看來不僅有軍事上的考慮,更有政治上的考慮。將王宮建在山頂,高高在上的王權便有著不可逾越的地位和巨大的威懾力。由此,我們可以想見,這一定是個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這些住在山頂上的人主宰著整個王朝,為了鞏固對王朝的絕對控制,他們不惜人力物力,構築了一個銅牆鐵壁般的王宮。

張建林:當時我們在那兒分了八個區,頂層這一塊我們把它叫做王宮區。因為它是在整個城堡的最高階,在那個地方整個居高臨下,也是整個城堡的一個核心:既在海拔上是最高的,防衛上又是最核心的地方。它在這個土山上處在至高無上的地方,象徵它的王權也是至高無上的。

高原上的王朝(3)

再往下這塊地方是由一些房屋建築和窯洞組成的一片住宅區和防衛區,通向山頂沒有一條明道通上去,它是由一條暗道通上去,所以暗道口一旦把守住,誰也攻不上去。那暗道口很小,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屬於王宮區的山頂區,周圍這一圈全都是懸崖峭壁,只透過打在山體裡面的一個隧道可以上去,這隧道里面有臺階,當時修築了臺階,一級級上去以後,透過長達40多米的隧道上去,才能達到王宮區,如果有人想從四周爬上去是絕不可能的。有點像華山那個地方,千尺窗,自古華山一條路,只有一條路可以通上去。

張建林和同事被古格王朝神秘的建築風格深深吸引。這個時候,一個問題出現在張建林心中,既然古格王朝是由吐蕃王朝的後裔建立的,那麼它的意識形態建設似乎應該承襲著吐蕃的一切。吐蕃曾是個政教合一的王朝,佛教在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社會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那麼在古格,人們的信仰如何?宗教又處在什麼位置上呢?

張建林:接下來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宗教區域。有幾個佛殿,儲存得比較好的佛殿,都在這個區域裡,從上往下數的第三個臺地這一塊,紅殿、白殿、大威德殿,護法神的大威德殿,還有一個度母殿也是在這個臺地上。

再往下是一個緩坡地帶,緩坡地帶有些小山包,小山包上都有一些碉樓、碉堡,碉堡之間有一些防衛牆,它是作為軍事防禦的地帶,是屬於這個城堡最外圍的防守陣地。

從殘留的寺院規模上,能讓人想象出當年古格王國嫋嫋香菸、萬人攢動的朝聖盛況。可見佛教在古格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它不僅是古格的國教,也是古格百姓的精神食糧。但令人疑惑的是,從古格故城的建築佈局來看;皇宮在上;寺廟在下;也就是說從位置上僧侶並不是與國王平起平坐的,這樣的政教關係不同於當初的吐蕃王朝。不過在古格,神的位置還是高於普通的市民百姓。

張建林:老百姓就在從上面數第三、第四這個區域,這地方都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因為阿里這個地方,海拔比較高,年平均氣溫很低,很少有樹木,所以當時遺址在構建過程中,很多建築就是用土山上挖的土夯築起來的,或者用土山上的土打成土坯壘砌起來,最常見的就是窯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