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古風;如果擊築而歌,就是一支易水新曲了。不用說,這支易水新曲,也記敘了孫犁自己的感情歷程。
孫犁還看到,戰爭改變了人民的觀念,使一代少男少女忘記了祖宗的成法。在碉堡林立的土地上,這些少年人走向生活的第一步就是戰爭。他們站崗放哨,送雞毛信,也打游擊,也在露天過夜……“他們在炎熱的河灘上找不到一棵歇涼的樹,用渾濁的河水解渴,燒熟山藥豆角會餐。正午,男孩子們跳到河裡去洗澡,女孩子們替他們洗好衣裳,曬在沙堆上,然後把他們趕到遠處去,自己也坐在河裡洗洗身上的泥汗。”“有時在無邊的高粱地裡,用高粱秸和衣服支架成一個小窩棚,用豆棵做被褥,睡在裡面。有時共同鑽到那陰暗潮溼的地洞裡,緊緊靠在一起,大氣也不敢出,互相聽著心頭怦怦的跳動。”②在這種情況下,新的觀念和新的愛情在悄悄成熟著。
但是,在戰爭中,人們同樣看到,傳統的倫理意識,有時也具有了新的、反抗強暴的意義。《荷花澱》③裡有一處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細節描寫:水生就要到隊伍上去了,他囑咐了“女人”許多話,最後,女人問他:“嗯,還有什麼?”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拚命。”
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在《採蒲臺》①中,這個意思被十七歲的姑娘小紅和兩個青年婦女(她倆的丈夫都參軍了)用自編的歌詞唱了出來:……
()免費TXT小說下載
我的年紀雖然小,
你臨走的話兒
記得牢,記得牢:
不能叫敵人捉到,
不能叫敵人捉到!
我留下清白的身子,
你爭取英雄的稱號!
在《琴和簫》②裡,作者更以第一人稱的寫法,向兩個未成年的女孩子進行寓言式的教育了:……那時,村莊後面就是一條河。我常帶她們到河邊去,講一些事情給她們聽。我說人寧可像一棵水裡的雞頭米,先刺那無禮的人一手血,不要像荷花那樣順從,並且拿美麗的花朵來誘人採擷……孫犁透過自己的作品所謳歌和提倡的這些思想、情操,遠遠超出了傳統的倫理範圍,已經是一個支援抗戰、保衛祖國尊嚴的問題了。順便說一句,1942年五一大“掃蕩”時,針對侵略者的獸行,冀中廣大婦女曾開展反姦淫運動、一把剪刀運動,產生了許多感人的事蹟①。
總之,“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種神聖的戰爭。人民作出了重大的犧牲。他們的思想、行動升到無比崇高的境界。生活中極其細緻的部分,也充滿了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操。”②如上所說,孫犁看到了這一切,看到了人民在進行這場有關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中,他們的思想情操和行動表現得到了鍛造和昇華。
在這場戰爭中,他(還有他的同時代的夥伴們)一絲一毫也沒有脫離人民,而是和人民融成了一體。這樣,結果必然是:在人民“昇華”的那些地方,他也得到了昇華。
昇華促成了一種新的境界,毫無疑問,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境界。關於這一境界,他自己用下述語言表達了出來:
善良的東西、美好的東西,能達到一種極致。在一定的時代,在一定的環境,可以達到頂點。我經歷了美好的極致,那就是抗日戰爭。我看到農民,他們的愛國熱情,參戰的英勇,深深地感動了我。我的文學創作,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我的作品,表現了這種善良的東西和美好的東西。①在美好的極致的境界中進行創作是一種絕大的愉快。“沒有硃砂,紅土為貴。窮鄉僻壤,沒有知名的作家,我們就不自量力地在烽火遍野的平原上馳騁起來。”“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寫作,真正是一種盡情縱意,得心應手,既沒有干涉,也沒有限制,更沒有私心雜念的,非常愉快的工作。這是初生之犢,又遇到了好的時候:大敵當前,事業方興,人盡其才,物盡其用。”②
孫犁在《黃鸝》③這篇散文裡,藉助虎嘯深山、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等形象的比喻,解釋“極致”的涵義。這些比喻,全可用來說明他在抗戰中的際遇、狀況。他在抗戰中的文學活動並非他一生事業的頂點,但是,卻使他的事業達到了高潮。
山道彎彎,峰迴路轉
1942年暮春時節,孫犁從冀中返回平漢路西晉察冀山地,這年冬天,日軍又對晉察冀邊區“掃蕩”。於是,他們照老辦法,化整為零,與敵周旋。他和詩人曼晴分在一個小組,每人發了兩顆手榴彈,和墨水瓶一起掛在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