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啊。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總是容易出現問題。想到或許因為剛才出的主意而背上千古罵名,楚質就覺一陣頭痛,考慮要不要求見范仲淹,痛說青苗法之害,打消其採用的念頭。
可能是心有靈展一點通,楚質正想著這事,外面就快步跑來一個)差役。見到楚質仍在,明顯鬆了口氣,客氣說道:“楚知縣,太守有請。”
州衙書房,楚質沒少前去,也不用衙役帶路,便駕輕就熟的來到地方,恭敬施禮,悄然坐下,心情極為矛盾。畢竟話已出口,再出爾反爾。怎麼也不是個滋味。
“老夫仔細考慮,你剛才所說方法,卻與朝廷設立常平倉、惠民倉類似范仲淹直接說道:“具體做法如何。你可有個詳細條陳?”
其實無論古今,給予底層百姓一定的社會保障,除非是戰亂動盪時期。不然像救濟孤寡、設立義莊、賑災、免賦、平抑糧價等等行為。都是朝廷及地方官衙必須履行的職能,比如漢代創設常平倉,豐產則買,歉收則賣,平抑糧價,隋代設義倉。豐年徵糧積儲,荒年放賑濟困,起到濟困助貧作用。
而宋朝則在各地設常平倉與惠民倉,調劑百姓糧食歉收時的食糧不足。然而上年杭州恰逢旱災。開倉放糧之後,地方倉庫食糧嚴重不足,急需補充,哪裡還有餘糧賑濟百姓,故而范仲淹才會如此煩惱。
見楚質還在躊躇。范仲淹繼續說道:“低息放貸,確實是個好辦法。但歸還之利,卻要仔細斟酌,毫釐之利。著實少了些,不如暫定為一分吧,到收成之時,恰好以其利補充常平惠民糧倉,以備來年不時之需
看守興致正高的范仲淹,楚質不得不小聲說道:“太守,州衙尚有;二二輥,若是百姓紛紛前來借貸,是否可以支撐得
經楚質提醒。范仲淹立時皺起了額頭:“如今州衙銀庫只餘下千多貫錢,倉中尚存數百石米糧
不用說,緊憑區區數額,肯定是不夠的。楚質聞言立時大喜,趁機說道:“縣衙也是如此。太守,這樣說來。怕是難以成事如此良法。不是不想用,而是條件不成熟,受客觀因素限制,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嘛。
見到范仲淹似有話說,楚質連忙搶先道:“太守若是想奏請朝廷撥款。怕是徒勞無功之舉,而今國庫情況,想必太守也知之甚清,怎會有餘錢剩下
倒不是楚質危言聳聽,朝廷缺錢,方方面面都呈江河日下之態。究其根源。無非是冗官冗兵罷了。為了養活幾萬官吏,還有百多萬禁軍,花費巨億,這可不是形容詞,仁宗時期,每年歲入都已經過億,但是卻經常入不敷出,年年保持三百萬的赤字。
至於建國時期數目駭人耳目的封樁庫、左藏庫等昔日金帛山積的國庫,到現在完全空空如也。恐怕連耗子都不見一隻,國力已大不如前。方方面面都呈江河日下之態,自真宗開始,朝廷上下其實早已注意到日用漸虧的事實。不少大臣都上書言事。想出各種各樣的主張和方案。甚至范仲淹已經著手實施慶曆新政。最終卻沒有收到任何明顯的實效。其實朝廷危機人人皆知,而且人人都認為必須改革,不過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必須在不損傷自己既得利益之下改革,天下哪裡有這麼好的事情,所以范仲淹失敗是必然的,國庫缺錢也是無奈的。
良久,范仲淹揮手道:“你先回去吧,待老夫仔細靜思片刻
不是范仲淹想不到,而是關心則亂,為百姓擔憂竭慮,忽聞此解決方法。欣喜之下未能細想,如今考慮片刻。才覺事情不易完成。
楚質卻步告退,心中泛起幾分黯然,不是他不想幫忙百姓,主要是他太清楚杭州吏治情況,州縣正官還好,進士出身,薪俸待遇優厚,還能剋制些,然而那些皂吏衙役就不好說了,往往能把惠民良法禍害成虐民之施。
就怕明白告知青苗法的危害。以范仲淹的性格,恐怕會要推行實施吧。只有從根源上斷絕了這個念頭,才會讓他打消主意,主耍是臨時實施的法令漏洞百出,監管執行力度簡直沒有。就算主政的是范仲淹。楚質也不敢冒這個險,不然到時整出個流民圖出來,自己豈不是萬死難逃其咎。
因為是在書房巾商議。兩人不說,自然沒人知道青苗法還未實施便註定要天折,官府不公佈,普通百姓自不會知道,然而,事關自身利益,風聲還是透過各種渠道傳到了一些地主豪伸耳中,頓時得到他們的熱烈反響。
斷人財路,簡直十惡不赦,渾然不知自己已經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楚質帶著一幫皂吏差役,擺開排場。浩浩蕩蕩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