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計,她不是沒想過低嫁,可這低嫁未必好。。。
就在柳老夫人為柳青蕪的親事操碎了心時,不知從誰口中傳出來的,柳家姑娘命硬要剋死人的說法被人傳了起來。
小的時候剋死了親孃,長大了要等出嫁,剋死了未婚夫,柳家姑娘的命硬的很,她還活的好好的,這身邊的人都要讓她剋死。
年幼喪母的人不在少數,出嫁前夫家出事也不是沒有,兩件事拿出來一塊兒說,肯定是有心人估計要毀了柳家小姐的名聲,可傳這些話的人誰管這個呢,都是看戲得說著有趣。
此時柳老夫人正預備再和馬家談一談,這訊息一出,有意向結親的都縮回去了,都怕死呢。
柳家姑娘確實是幼年喪母,那喬家少爺也確實是死了,那天護駕,這麼多人,為什麼偏偏是本來應該不在皇上身邊守著的喬家三少爺呢。
流言這東西都是以訛傳訛的,本來不是這麼回事兒也讓人傳成是這麼回事兒了,柳老夫人怒了,讓兒子徹查此事,到底是誰這麼不要柳家好在外胡說八道毀壞孫女的名聲。
這一查,還查到了兩家,一個是關家,一個是許家。
也不清楚到底是誰家起的頭,總之另一家就是推波助瀾的,柳老夫人發了狠,誓要把這事兒給查透了,讓長孫直接去報了官,看誰比誰更不要臉。
就是在四月當頭,喬家三少爺去世快滿週年時,這件事鬧大了。
流言蜚語傳多了,影響到別人聲譽了,柳家要報官徹查,大業朝有律法規定,歪曲事實尤其是誣造事實者,要抓捕過來罰銀杖責,嚴重的還可能蹲牢獄。
只不過這件事去做的人很少,捕風捉影的流言,但凡裡面有一點事實存在,被傳的人家都不會想要去報官,查出來了自己臉面也不好看啊,官府給的鐵證和流言相比,流言還能反駁,鐵證能反駁嘛,就是上了官府中的碟記,這輩子都抹不去了。
所以柳家在官府這一告,多少人的視線都被吸引過來了。
翻過柳家的家底後多少人瞅著看好戲,這邊官府受理了案子後查起來也很快。
柳家自己派人去查去找,還不能私闖民宅,抓人審問,更不能行以私刑,可官府不一樣了,有搜查的鐵令,從哪裡開始傳的,誰是從誰口中聽說的,誰又是受了誰的指使出來傳這樣的話,一樣一樣往下查,和柳家當初私底下查的一樣,查到了關家和許家的頭上。
官府派人要抓關家許家的人很容易,是關家和許家中的人找人傳柳家姑娘命硬剋死人這樣的話,那抓了這些底下侍奉的人,總是能牽出他們上頭服侍的主子是誰。
官府審問到最後,關家是幫兇,許家才是主謀時,推翻了柳老夫人當時的猜測,她當時以為是塗家有心想和柳家結親,被關家知道了,關家要阻止孫女嫁去塗家才使了這樣的絆子,可官府審問後私下把柳家人請過去後她才知道,關家是聽聞有訊息傳出後才派人去添柴火燒的更旺一些,關於這些流言的話是從許家那兒先傳出來的。
官府沒有把這件事傳出去,又不是街坊鄰里小打小鬧的事,這幾家人誰都不好惹,只是把這三家的人叫來把這事兒說清楚。
柳尚榮森著臉看著許家大老爺和關家的老爺,但實際上他們二人是被叫來了才知道這件事與自己家有關,關老爺首先就與柳尚榮道歉了,“柳大人,小女頑劣不懂事,我回去一定好好教導她,這件事是我們的不是,改日一定帶她登門給柳姑娘道歉。”
那這許家大老爺該說什麼,他的老孃和兒媳婦不懂事?
這話說出口許大老爺自己都覺得害臊。
他看向柳尚榮,還想說兩句好聽的緩和一下氣氛,柳尚榮沒給他這麼機會,而是轉頭看負責這案子的官員,“楊大人,無中生有誣造事實與這不清真相隨意跟風造勢,企圖毀壞別人聲譽都是如何定案。”
楊大人身子一抖,可真是為難透了他這個五品小官,誰都不能得罪啊,他只能按著大業律法上所寫的說,“不明真相跟風造勢,毀壞別人聲譽,杖責十,罰銀五十兩,誣造事實的,杖責二十,罰銀一百兩,嚴重的關入牢中一月以示訓誡。”
“可在衙門公示?”柳尚榮可沒管關大人和許家大老爺是什麼神情,楊大人點點頭,“定案後都會公示。”衙門裡大大小小接手的案子了結後都會在衙門口公示。
“關家小姐畢竟年紀小,尚未嫁人,許多事情也不懂,杖責就算了。”柳尚榮頓了頓,“其餘的,楊大人你也可以結案了。”
許大老爺一聽,臉色都變了,“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