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9部分

不為之動情。

若非薛王叢尚知反省,今早入宮請罪,李隆基還對江采蘋誤解重重,怎知其中這番隱情,說來對江采蘋才有失公允。

正文 第281章 盜墓

寒暑易節,春夏交替,月缺月圓又一年,又是春華秋實時。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三秋端正月,人月兩圓,美酒千杯,涼露驚秋。

是日,江采蘋正坐於庭院中的鞦韆上恭候聖駕,雲兒由外急匆匆回閣,一臉急切:“娘子,奴適才在路上碰見小夏子。小夏子說,先時慶王入宮來,現下正與陛下在南燻殿,今個聖駕怕是不能來梅閣用早膳了。”

“慶王幾時回的長安?”手把著鞦韆索,江采蘋淺提衣襬步下鞦韆。慶王李琮是李隆基的長子,少年老成,早在景雲元年,睿宗李旦為帝時就已封許昌郡王,及至先天元年李隆基即位,又進封郯王。

李琮原名李嗣直,與今下的皇太子李嶼一樣,英姿卓然,開元四年,曾遙領安西大都護兼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蕃大使,並改封慶王,同年改名李潭。開元十五年,李琮遙領涼州都督兼河西諸軍節度大使,開元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師,賜名李琮,至開元二十四年,進司徒。開元二十五年,因李瑛、李瑤、李琚三親王謀反貶黜一事,李琮自請戍守邊疆,專司一方民風教化,而遠離了京都。江采蘋入宮這四年以來,尚未見過李琮。

雲兒趨步於江采蘋身側,步上閣階:“回娘子,方才奴多問了小夏子幾句,小夏子告與奴,慶王是快馬加鞭連夜趕回宮來。”且待步入閣,才又附耳向江采蘋,“奴聽小夏子說。長安城東土原上劉華妃的陵寢被人盜掘。”

江采蘋面上一駭:“何事的事?本宮怎不知?”諸如挖墳盜墓之事,雖說在千年以後常有耳聞,屢見不鮮,然而。時下大唐正值開元盛世。竟也有膽大包天之徒敢盜掘皇家陵墓,著實有夠駭人聽聞。

環目閣外,見彩兒、月兒尚在庖廚忙活備膳,雲兒這才極小聲說道:“小夏子告與奴,此事是前兩日一早發現。陛下才下密詔召回慶王。”

大唐幅員遼闊。由邊疆策馬奔返京都,少說也需三五日的腳程,想必李琮是馬不停蹄回來,估計連慶王府也未顧及回。便徑直奔入宮來。當年劉華妃與王皇后、趙麗妃、皇甫德儀、劉才人等妃嬪同為李隆基寵妃,除卻王皇后未誕下皇嗣之外,劉才人生光王李琚,皇甫德儀生鄂王李瑤。趙麗妃生郢王李瑛,劉華妃更是有功於李唐家,不止為李隆基誕下頭個皇子——慶王李琮,還生下甄王李琬、儀王李璲。

李瑛、李瑤、李琚分別為李隆基的第二子、第五子、第八子,李琮、李琬、李璲兄弟三人各為李隆基的長子、第六子、第十二子,親睹李瑛、李瑤、李琚慘死於宮廷政變之中,李琬、李璲謹聽李琮聆教,四年間同是不曾踏出府邸半步,只想明哲保身。劉華妃早在開元初年,即已薨,三兄弟安身立命,別無掛礙,怎奈天弄人願,竟發生這種為天下所不齒之事,是以,一經得悉,不約而同趕赴進宮,力求還母妃一個公道。

“陛下有何決斷?”稍作沉吟,江采蘋倚身於坐榻,斂色看向雲兒。當朝皇妃的墓葬被盜掘,非同小可,這幾日宮中卻未洩露丁點風聲,看來是李隆基早有令在先,倘使不是小夏子與雲兒交情不淺,估摸著直至今刻,連其也不曉得竟有此事。

雲兒就己所知如實作答道:“陛下已下敕京兆府、萬年縣嚴守各處城門,逐一排查出入人馬。不過,尚未查悉出始末。”

江采蘋淺啜口茶,好半晌凝眉不展,劉華妃一事,不僅關乎李唐家體面,更無異於打了李隆基一記響耳,京兆府、萬年縣想是不敢從中怠慢,然,光天化日之下膽敢在天子腳下冒大不韙,勢必早有部署,一時無從查取蛛絲馬跡實也在意料中,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心思夠縝密,此案亦不難水落石出。

“喚彩兒、月兒備幾樣茶點,少時,汝隨吾去一趟南燻殿。”擱下茶盅,江采蘋頷首交代向雲兒,最危險的地方有時反卻是最安全之處,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幕後或許有何不為人所知的隱情也未可知。當務之急,及早破案為上,否則,一拖再拖下去,恐難免於成為街談巷語中茶餘飯後的笑柄。

江采蘋既已決意,雲兒並未贅言,深知江采蘋十有九成對此已有良策,只應聲退下,與彩兒、月兒備了些茶點,半個時辰之後,跟同江採蘋一塊兒徒步往南燻殿。

與此同時,皇太子李嶼、廣平郡王李椒父子二人,聽聞慶王李琮、甄王李琬、儀王李璲入宮,同一刻面聖入殿。只比江采蘋早到一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