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人們還不習慣於討價還價,就是還價,也是羞羞答答的。標價多少,就賣多少,而想賺多少,全憑攤主的良心了,你想這個利潤空間有多大?當初的這批人,沒過幾年,很多成了暴發戶。當時還有個現象,姑娘一般是不屑於嫁給個體戶的,會讓人說成是“一切向錢看”的拜金女郎,有些大膽的就不顧家人的反對,嫁給那些財大氣粗的個體戶,吃“現成飯”。當然,幸不幸福是另外一回事。

80年代末、90年代初,個體經濟作為社會經濟的補充,與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得到了政策上的預設。個體經濟有了“名份”,頓時掀起了一個高潮。這時開店的小老闆,雖沒有前幾年容易發財,但生意還是不錯的。由於蘇南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大量外來打工人員湧入,拉動了地方的消費,也使得各種各樣的小店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不過,那時候的服裝店,賣的基本上是大眾服裝,是相對低檔的,因為農民剛剛脫貧,還沒有達到致富的程度,加上打工者大多來自貧困地區,他們的工資也有限,注重於服裝的實用性,對服裝的觀賞性並不很在乎。

其時,我從代課老師,調到了鎮上的文化站工作,基層文化站的工作很清閒,就是管理一下錄影廳、遊戲機房、圖書室,每天去對帳收錢,另外有空寫一點文章,時間比較寬裕。我不想以看報喝茶來打發大好時光,準備利用空餘時間,做點其它事情。當時我就想到了開店,開一家服裝店。但我在上班,只能抽空照看一下,不可能坐在店裡,我就想,請我的弟弟幫我照看店面。

當時租的店面,在老街上,小學後面的一排店面,不算鬧市區,如果給店面市口分等級的話,我的店面只能算丙級,但還算可以,而且有優勢的地方。一般的店面是私人的住宅,是破牆開店的,房租都要一年或半年一次付清,而我租的店面是公家的,他們每月來收一次,這樣我就節省了開店的資本,可以用在進貨上。當時,我自己只有1500元,父親支援了1500元,一共就3000元的資本。那時,蘇州地區的職工年平均工資接近3000元,相當於我用一年的工資收入,來冒開店這個險。簡單的裝修,是我弟弟親身做的,因為他是做木工的,一手好活。買了一些衣架,到常熟招商城批發了服裝,就開始營業了。

十年開店苦樂路 (2)

我記得很清楚,開張那天,是1993年10月8日。我23歲。經營的品種,有服裝、租書和塑封照片,還有一些小百貨。我是個合法經營者,開店之前,就辦好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後來,他們來收稅費時,我記得營業稅是每月180元,工商管理費是一年300元。租書也是為了吸引人氣,而且沒什麼投資,直接把我家裡的書架搬過來就行了。事實證明,租書專案儘管沒賺到多少錢,但使我結識了不少朋友,也間接地帶動了其它方面的收入。

我能果斷地決定開店,其實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在正式開店之前,我已經嚐到了做生意的甜頭,那就是塑封照片。1990年以來,我在《當代青年》雜誌發表過幾篇文章,當時在文章下面,留有作者的通訊地址,有很多讀者給我寫信,我也認識了一些筆友,其中有位福建的筆友,給我寄來的照片,是塑封好的,這讓我很驚奇,也靈光一閃。當時,第一批公民身份證剛剛頒發,也是這樣塑封好的,如果照片也能這樣塑封起來,不但更漂亮,而且不易褪色發黃,儲存的時間也就更長,一定會深受歡迎的。

福建的那位筆友,也不知道這種塑封機是在哪兒買的,他只說是照相館給塑封的。我詢問了蘇州的很多照相館,都沒有這種塑封機。那時沒有網際網路,資訊查詢遠沒有今天這麼便捷。有一天,我終於在一張報紙的中縫,看到江蘇宜興有一家塑封機廠,我欣喜不已,透過114臺查到他們廠的電話,問清了他們的廠址,第二天,我就坐車到他們廠,花了1200元,購買了一臺塑封機。這臺塑封機,可以塑封名片,還有5寸和7寸的照片。

為了試探市場反應,瞭解人們對塑封照片的接受程度,我聯絡了鎮上的女工住宅區,在他們門口,擺了個攤,在桌子上放了幾張塑封好的樣照。作為對住宅區領導的感謝,我免費為他們塑封了幾十張照片。他們對這種新穎的塑封工藝,也非常感興趣。我在住宅區只擺了兩天攤,旗開得勝,前來要求塑封的打工妹,絡繹不絕。她們一般出門在外打工,都會拍很多照片,但又不易於儲存,能夠塑封起來,既使照片看起來更亮更清晰,也不會發黴變質,讓她們愛不釋手。第一天,一共塑封了350多張,第二天共塑封了280張,收費是每張1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