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那麼,他靠什麼來賺錢養家餬口的呢?

一個讀書人,當然是辦補習班了!

繆希雍把家裡的房間收拾了一下,早晨趁沒人時到外面的大樹上刷糨糊,貼些廣告,白天給來補習的同學們上上課(也不知道他講得如何,總之文獻記載他自己曾經考了一次科舉,也沒有考中,從此就再也不考了),講完課以後,就讓同學們回家自習,然後他開始捧著借來的醫書,苦讀。

“書非借不能讀也”,前天一個朋友在給我的郵件裡寫著這樣的話,真的,有的時候,完美的讀書條件擺在你的面前,可能你卻在睡大覺。可是,你知道那些在貧苦的環境裡讀書的孩子的想法嗎?他們在想,天哪,這本書後天就要還給人家了,可是還有十幾頁我沒有看完呢,如果還了,我以後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了,我一定要把這裡面的內容都記下來啊!

於是,就廢寢忘食地苦讀,力爭把每個句子都記到腦子裡,生怕忘記了那句話,以後就再也看不到了。

白天的時間不夠,就在晚上讀;晚上的時間不夠,就不睡覺地讀,直到東方破曉;到了期限還沒有讀完,就要叩頭作揖給人家陪笑臉,希望人家再寬限一兩天。

就是在這種狀態下,繆希雍苦讀了十年的醫書!

一轉眼,他已經二十七歲了。

此時,他感覺自己的醫學知識已經基本具備了,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遠方。

在這個世界上,一定還有許多高人啊,在民間熱鬧的街市中,在雲霧奔騰的高山上,一定還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人啊,我不能在家裡這樣死讀書本了,我要到民間去實踐,去學習!

有了這個想法後,一天,他終於向母親提出了想要到遠方去遊歷的意圖。

母親對此非常支援,雖然她知道,這樣可能要很久都見不到兒子了,但是,深明大義的繆母也清楚,兒子的志向又豈是在區區的書房裡就能完成的? 。 想看書來

3;繆希雍(6)

於是她就忍住眼淚,積極地鼓勵兒子出遊。

繆希雍也告訴母親,我到了外面,我會賺錢給您帶回來的,您放心吧。

然後,他辭別母親,開始了千里尋訪高人的生活。

這一去,就又是十年。

到部隊去鍛鍊鍛鍊

繆希雍這次遠行的範圍可就大了去了,江南一帶自不必說,還去了福建、湖北、江西,然後北上河北、山東等地,最後去了北京,還在北京的五環外比如通州、平谷等地駐紮了很久, 這是後話,我們以後再提。

關於古人的出遊,我覺得實在有必要在這裡議論兩句。

古人有個習慣,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們認為周遊各地可以開闊胸襟,增長學問,總之是好處多多,這種學習方法也曾經很是讓我羨慕,但羨慕之餘,我總是想搞懂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古人哪裡來的那麼多的錢?要知道,旅遊可是一個很費錢的事情,不能遊著遊著兜裡的銀子沒了,於是就改討飯的了。

那麼,古人到處遊歷,到底靠什麼支撐呢?

有原來就有錢的,比如以前看李白到處作詩,就很狐疑,後來有人考證原來李白還兼任小礦窯的主人,經常倒騰點兒礦石什麼的。

有互相提供住處的,和現在的網友一樣,大家認識了,就我去你的家鄉住你那,你來我這裡住我這,從古代文獻看,那個時候大家還都不雞賊,讀書人去了外地住在人家家裡經常是一住就是很久,吃人家的喝人家的,人還特熱情,掃榻相迎,擱現在這主兒的老婆一定會跳起來:嚴重干擾我的私人空間了,他走,要麼我走!(可能跟現在房子小物價高有關)

還有就是四處打工,似乎讀書人在過去還是比較緊俏的,可以憑著自己的幾首歪詩到好學問的人家混點吃喝,找個地主家當個家庭教師,等等,總之還都能有口飯吃。

按照繆希雍的性格來說,他當然不會去人家裡混飯吃,他基本是憑著自己的本事打工來著。

那麼,他到底都打了什麼工呢?讓我們從文獻的蛛絲馬跡中來分析一下吧。

後來,繆希雍的好友湯顯祖(就是那位寫《牡丹亭》的高人)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繆希雍“曾為閩撫許孚遠幕客”,這就為我們透露了一些線索,那麼,這位許孚遠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