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認為梁朝偉有著更大的陰謀。此時,導演在選角上的成功便起到了作用,作為極有觀眾緣極少演壞人的演員,令觀眾很難接受梁朝偉的殺人之舉,更加上開篇時的鋪墊,梁朝偉顯然即便殺了人也沒有被人恨到了極點。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電影也不是講故事的,而是講人的電影。
而此時,金城武另一個傷心的故事開始上演了,前女友的自殺令他一直要追查下去,但同時也阻礙了他的新的感情,傷心在延續著,甚至越加濃烈。影片演到這裡,老徐這個角色的作用同樣也體顯了出來,無論她與父親的關係如何,但實際上,她是一個受害者,而害她的人則就在她的身邊。她同樣是一個苦命的人。
四個人物,三個處於傷心的邊緣(包括舒琪),而另一個由於觀眾一貫的思維還沒有將其歸入十惡不赦的行列,於是,影片的基調始終不變。
接下來便是破案的過程,其實本片中某些細節的解釋有些牽強,但這無關宏旨,因為此片所要表現的內容並非懸疑,所以某些疏露可以忽略不計,導演在金城武破案之時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牽引著觀眾,基本上也算是完成了任務。就整個故事而言,這部分也僅僅是整個電影的外包裝而已,不必深究。
但當金城武真正對梁朝偉產生了懷疑的時候,影片便又步入了正軌。金城武與舒琪終於走到了一起,這意味著那段傷心的感情已經無法再主宰他了,醉酒的人從酒中清醒過來,開始了新的生活。相反,梁朝偉的仇恨卻達到了頂點,所以與老徐的溫情在這一刻都蕩然無存,他要進行計劃的最後一步,如果計劃成功,梁朝偉當然就會成為觀眾心目中最壞的壞人,雖然他的猶豫,雖然那殺人的動機完全可以為他贏來更多的同情,但這計劃的最後一步將送他走到絕境。
於是,導演在這個時候便又出手了,他要將梁朝偉從這個絕境上拽回來,當爆炸的那一刻,梁朝偉在火鍋前認識到了妻子與仇恨之間的關係。那呆若木雞的神態將這個親手送妻子上路的人挽救了。於是,一種不知者不怪的心理令觀眾體味到了梁朝偉內心的傷感。
仇恨是這個人物最大的傷痛,但當他意識到仇恨反而殺死了自己最親的人的時候,他的最大傷痛便是對仇恨的仇恨。而此時,金城武可謂春風得意,一方面與舒琪的感情發展在二進澳門時得到了長足進步,而另一方面,他終於找到了女友自殺的原因,那是另一段值得傷感的故事(當然,這個故事又是俗不可耐,但同樣是百看不厭的)。而第三個方面則是他掌握了案件真實情況,其實這是一個悲哀,作為朋友的悲哀。
老徐死了,死得可憐,無辜卻又知道了事情的真象,梁朝偉自殺了,死得可悲,悲在他始終沒有擺脫傷感,失去父母的傷感,失去妻子的傷感,他的仇恨造成了新的傷感。
本片並不是一個講故事的影片,案件的包裝還有許多紕露之處,不足以完美,但本片所確立的感情基調的確是非常令人欣賞的,一方面是金城武的大眾化的傷心,另一方面則是梁朝偉那種被仇恨所支配的傷感,這種對比在音樂的襯托下將傷感本身更強化了,更具有戲劇性了。當然,影片並沒有完成傷感的最終篇,舒琪與金城武終於為這個傷感的故事顯示了一片藍天,但說句實在話,如果兩個人再度分手,本片的基調可能會更完美一些,雖然多少有些令人無奈,甚至殘忍。
傷城,名字起得很好,但沒有進行到底。
韓兮
2007…1…17於通州
《夜宴》:上菜不均的宴席
終於看完《夜宴》了,也可以回應去年此時所寫的《馮門宴為誰而設》。在那篇預測性的文章中,筆者對《夜宴》並不抱有多大的希望,這與影片質量無關,僅僅是從馮導本人風格和中國電影市場名利性等角度來做的分析。
這段日子,關於《夜宴》的評倫已經很多了,叫罵的聲音似乎佔了多數,尤其是關於臺詞的問題,更是令人鄙視。但市場就是這樣,罵的人越多越有人看,於是票房還是很不錯的。但在我看來,如果說《夜宴》是一部失敗之作,那肯定不是臺詞的問題,這一點則需要認真地對待,絕不能因為臺詞上這種小的失誤則將《夜宴》完全否定,這是不理智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本文不願涉及臺詞問題,僅從整個影片的人物塑造,劇情故事來看,想來對於一部大片來說,這兩點遠比臺詞重要得多。
首先說明,《夜宴》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這再一次證明,不能輕信網上的言論,那種盲目的近似於暴力的抨擊行為是情緒化的不理智的,也是不利於市場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