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領導機構,重新劃分了戰區,建立了軍區領導機構,完善了戰略戰役指揮體系,統一了全軍的編制裝備,實行科學合理的編組。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武裝力量體制。聶榮臻元帥在回憶50年代初建立軍隊的編制體制工作時說:“精簡整編的另一項工作是統一全軍的編制,包括部隊的編制和武器的配備兩個方面。過去打仗的時候,全軍的編制極不統一,武器裝備也是靠繳獲,所以非常雜亂,要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軍隊,這種現象自然要迅速改變。為了使全國的國防軍統一起來,就必須確定統一的編制序列。這是一項比較複雜的工作,需要考慮許多因素,如便於指揮,便於機動,便於作戰,便於武器裝備相對統一等等,我們參考了許多國家的編制,最後確定的方案是:以師為基本獨立單位,並保持軍的指揮機構,把兵團和野戰軍的機構取消。兵團機構有一部分調來建立海軍和空軍的直屬機關。整編後的軍、師統歸各大軍區直接指揮。軍師團營連步兵部隊的建制,都實行三三制,即每軍三個師,每師三個團,餘類推。全軍統一成立省軍區、軍分割槽和縣(市)人民武裝部,領導地方武裝的工作。”50年代,人民解放軍編制體制的建設主要進行了如下幾項工作:
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軍事領導體制。1949年10月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1954年9月改組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同時還成立了“國防委員會”和國防部。
建立健全解放軍總部領導機構和軍區領導體制。開始建立了八大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幹部部、管理部、武裝力量監察部、總財務部、總軍械部、訓練總監部。1958年又將八大部合併為三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50年代初期,由野戰軍體制改編為6個大軍區(一級軍區)、18個二級軍區、25個三級軍區。1955年將三級軍區體制,改編為13個大軍區和省軍區。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毛澤東領導四次精簡整編(4)
建立健全軍事院校體制。到50年代末,全軍建立了各類院校120餘所,基本形成了諸軍兵種院校齊全,初、中、高階院校銜接的正規化的軍事院校培訓體系。
建立了合成軍隊體制。在精簡陸軍的基礎上,迅速組建了空軍、海軍、公安軍、防空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防化兵、通訊兵等,5大軍種7個兵種的諸軍兵種領導機關和部隊,完成了由單一兵種向合成軍隊的過渡。
建立了軍事科學研究體制。1958年3月,成立了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軍事理論研究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爾後,又陸續在各總部、大軍區、軍兵種司令部和軍事院校,分別成立了與其業務相適應的軍事研究專業機構,到60年代初,全軍擁有各級軍事研究機構達160餘個,專業研究隊伍達2000餘人。
建立了國防科學研究領導體制。成立了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在中央軍委領導下統一組織領導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加強了對常規武器、尖端武器、航空、艦艇、電子等科學技術的籌劃研製工作。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鄧小平領導四次精簡整編(1)
從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變化,為了防止敵人突然襲擊,保衛國家安全,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的指導思想由和平時期轉入臨戰狀態,軍隊人數成倍增加,到1971年,全軍總人數與1965年相比,又增長20%多,同1958年相比,增長了倍。國防費開支一增再增,由60年代初的到1968年增至。到1975年軍隊人員擴大到661萬人,成為人民解放軍歷史上人數最多的時期,相當於美蘇軍之和。
鄧小平在1975年復出後,開始著手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他以“消腫”為突破口,抓軍隊質量建設,抓裝備,抓編制。當時,由於軍隊長時間受到黨的“左”傾思想的影響,特別是遭到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破壞,一方面數量過多,臃腫不堪;另一方面則軍事素質較低,在編制、裝備、訓練等方面,與現代戰爭的要求,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鄧小平指出:“我們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軍隊很臃腫。真正打起仗來,不要說指揮作戰,就是疏散也不容易。”①為此,他提出:軍隊要整頓,要消腫,要抓編制,抓裝備,抓訓練,提高現代化水平。要“減少不必要的非戰鬥人員。減少統率機構、指揮機構人員,最主要的是減少幹部”②。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大規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