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生活給詩人以糖

回顧著名詩人李瑛多年來的作品,從表現焦裕祿事蹟的《一個純粹的人的頌歌》到懷念偉人周恩來的《一月的哀思》,從紀念彭加木的《羅布泊的石子》到探討人生價值的《我驕傲,我是一棵樹》,直至紀念唐山大地震20週年、香港迴歸的這部長詩《我的中國》,雖然創作年代不同,但詩人李瑛的詩作卻始終關注著其時最令人矚目的社會焦點。

對此,李瑛如是說:“一個作家應該懷有崇高的理想,一個詩人,應該時刻關心時代的變化。在我50多年的創作中,我寫過各種型別的詩,但寫得最多的還是這類政治抒情詩。著名詩人艾略特曾說過,詩人表達自己的感情,就是在寫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我覺得,真正偉大的作品,應該與時代、人民群眾的脈搏是相通的。”李瑛講,他不會“編詩”、“編故事”,只是記錄了自己看到的、內心中永遠忘不了的東西。正因為他把自己也放到了詩裡面,用真情、說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所以他的詩作總是那麼膾炙人口,撼人肺腑,《我的中國》這催人奮進的旋律便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對民族真摯的愛。

李老也承認,政治抒情詩不是用新聞語言、社論語言去反映國家、民族、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詩人要運用經過提煉的、藝術的語言,選擇比較強的、有表現力的詞彙,新鮮的意向,準確地反映詩人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使讀者產生感情共鳴,得到美學上的享受。”詩人的靈感來自情感的積澱,他的詩乃是“一個老人 / 含著激動的淚光 / 歌唱”。

“時間都已死去 / 歷史卻並未失重 / 時間都已死去 / 聲音卻並未冷卻”。“我就是從一杯酒 / 認識釀造它的是 / 崑崙山頭的白雪 / 屈原的嘆息和 / 杜甫的渴盼”。

《我的中國》作為一部抒情長詩,除了充沛感情的始終貫注,思想的深邃和視野的開闊也值得稱道。《詩刊》編審、著名詩評家朱先樹這麼評論李瑛的這部長詩:“在詩人的筆下,祖國的概念是深遠和豐富的,是輝煌與悲壯的民族生命的歷史和精神存在。”長篇抒情詩《我的中國》確實可視為思想深刻的歷史沉思錄、視野開闊的文化發展史、五彩繽紛的時代風貌圖、氣壯山河的英雄交響詩。詩人以自己的成長和人生經歷,以勝利、歡樂、辛酸、眼淚和鮮血作為見證,要我們珍惜經歷改革開放後祖國發展繁榮這來之不易的今天。在這部長詩中,李瑛以濃墨重彩描繪了改革開放的時代風貌,以藝術思維方式和詩人特有的敏感,捕捉到嶄新的生活現象,以如實的筆墨和富有跳動感的組接,構制了時空開闊的歷史長卷。詩人的頌歌既是唱給今天,也是唱給未來。他面對下一代深情地唱出:“現在,在陽光下,讓我們一起 / 從五十個十月用二十世紀末的視窗 / 眺望未來”,詩人對未來充滿熱情和自信:“讓我們相信未來/並滿懷信心地走向未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李瑛:用真情頌歌時代最強音(2)

談起創作長詩《我的中國》的緣由,李瑛感嘆:“50年來,我們的國家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作為詩人,我覺得,在世紀輪迴轉折這值得紀念的日子裡,應該以我最簡單、最純真的方式表達我對祖國的愛。”然而,詩人關注國家、關注時代、熱愛自己的國家,並不是淺薄、表面的美化,庸俗、廉價地吹捧,而是把一個普通人的情感、真實的內心感受寫到這部長詩裡。“我把所有的感情都融入了這首長詩:我愛我的祖國,儘管它現在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它卻是大有希望的。”

學習給詩人以鈣

李瑛出生在一個鐵路職工家庭,兄弟姐妹九個。童年和青年時代家境貧苦,作為四男中的老大,他未及高中畢業便被迫離家。還在讀中學時,18歲的他與同窗好友就聯合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石城的青苗》。

“我小時候十分喜歡讀書,養成了總想爭分秒讀書的習慣,但家境貧寒,沒錢買書。”1945年,李瑛有幸考進了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語文系。於是,他如飢似渴地借讀圖書館裡早就想讀的書。“我是這裡的常客,特別在大二大三時,有了常坐的習慣位置。”在這裡,除瀏覽主要的文藝報刊以及借閱課堂上所需的參考書籍外,李瑛更多的是閱讀大量國內外文學名著,有詩歌、小說,也有一些文藝理論,大大滿足了他難以抑制的求知渴望。“我與圖書管理員關係很熟,記得有過幾次,我借的書因已被人借走,管理員就把這事記在心頭,過一段時間就主動送書給我,並向我推薦有關其他書刊。”為開拓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