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士民。整個過程,十分自然又十分典型。這在孔子的文化記憶中,埋下了貴族意識和平民意識的雙重結構。 。 想看書來

第九課 尋找真實的孔子(2)

到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情況發生了變化。孔子的父親是身材高大、力氣驚人的一位將軍,在一次戰爭中,他居然靠自己的力氣把城門頂起來,立下了大功。我們的大思想家有一個身體健壯的父親,這事聽起來比“家學淵源”更讓人開心。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對父輩的繼承,繼承財產是最低等級,繼承學識是中間等級,繼承健康才是最高等級。這裡所說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孔子一生歷盡磨難卻一直身心健壯,我想與他這位扛起了城門的父親很有關係。他也憑一人之力,扛起了一座大門。這門,比城門還要大,還要重。

‖司晨:古人講究“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其實是全面發展,後來讀書人就忘記這個教訓了,很孱弱,這個影響一直到現在。其實身體好對腦力勞動也有很大幫助,大家還是應該學學孔子的。

‖餘秋雨:我聽說,司晨是足球踢得很好的北大博士,有資格說這個話。從司晨回到孔子,我們繼續,孔子的父親和母親年齡相差很大,最常見的說法是他母親在十七歲生下孔子時,他父親已經七十一歲了。中國民間一直有“老夫少妻出神童”的說法,不知有沒有科學根據,但至少孔子是一個例證。在現代,做過我們北大校長的胡適之先生也是一個例子,他的父親和母親的年齡相差也很大。孔子的母親姓顏,與孔子後來的學生顏回是一個家族的。

顏氏懷了孔子之後,當時有一個規矩,必須到夫家去生育,她在回夫家的半路上生了孔子。現在山東還有一個夫子洞,據說是孔子的出生地。

孔子出生之後三年,他父親由於年紀太大就去世了。他還年輕的時候,母親也去世了,所以孔子早年的生活相當孤單,也有點艱難。這是他終於成為一個重要人物的人生起點。他多次講過這樣的話:因為出生貧賤,所以對於各種鄙視,我都能忍受,所有人家不願意做的事,我都會做。

‖裘小玉:“吾生也賤,故多能鄙事。”

‖餘秋雨:對。孔子有些卑賤的童年顯然開拓了他的命運。他的童年雖然談不上大悲大苦,卻使他對於人世的苦難有了一種切身的感受,這是他能夠立足大地的起點。

孔子說他“十有五而志於學”。十五歲是他的一個轉折點,他在那個時候立志於學習,廢寢忘食地學習,並且在學習中體會到了很大的樂趣。他當時所在的魯國,儲存著最為完整的周代的禮樂文明,當時有“周禮盡在魯國”的說法。這給孔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氣氛和比較完善的學習內容。

‖費晟:我從一些材料中獲得一種印象,孔子還喜歡到轟轟烈烈的社會實踐中學習知識。

‖餘秋雨:確實,孔子一方面認真讀書,另一方面又向社會實踐學習。到三十歲的時候,他產生了一種明確的生命意識,對人生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判斷,這就是他說的“三十而立”。

孔子對每個年齡階段都有界定,三十歲是他“立”的年份。這個“立”,根據我的分析,大概有三個內容:第一是他有了比較明確的政治主張,就是重建的禮樂;第二是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社會聲望,大家對他產生了信任;第三是他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特長,能夠做很多事情。這三個加在一起,使他覺得自己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社會人。

第九課 尋找真實的孔子(3)

對於這個問題,我希望在座各位稍加註意。你們很可能以為自己早已“立”了,考上北大就“立”了,被同學們叫幾次好就“立”了。孔子到三十歲才“立”,你們都不到三十,都“立”了,好像有點早。按照上面說的標準,所謂“立”,必須具備三點,即明確的主張,社會的信任,專業的特長。如果具備了,即可以說,你“立”住了,“立”在社會上了,一生可以真正開始了。

三十而立之後,他為自己制訂了三個任務。一是開辦私學,他收學生了。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這個知識分子,在年紀不大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學術團隊。這一點非常重要,後來他不管到哪兒問政,到哪兒周遊,都有學生追隨,而那些學生也需要他這個導師。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學生們的記錄,不斷產生著我們今天奉為經典的語錄。

‖王安安:有時候覺得孔子像一個黑社會老大一樣,帶著一票人到處跑。這票人裡面什麼人才都有,又有能打架的,又有能說會道的。孔子被這樣一些厲害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