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部分

可蔣舒的生死已經是無關大局,陽安關陷入內亂之後,防禦體系就已經是崩潰了,再也經不起魏軍的強攻,陽安關的失守已是無可挽回。

姜維看著渾身血跡斑斑的傅僉,知道他已經盡力了,在人才凋零的蜀中諸將中,傅僉和蔣舒都是難能可貴的後起之秀,可惜同時提撥起來的兩員虎將,最後卻走上了殊途。按理來說,傅僉身為主將,對陽安關的失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大敵當前,用人之際,姜維又豈能因此而處罰他。

“公輔,此事罪不在你,你無須自責。當務之急,是我們需重整兵馬,奪回漢中。”

此時,哨馬來報,鍾會引軍由東向西,鄧艾、諸葛緒引軍由西向東,正向白水關殺來,距離此處已不足六十里。

姜維眉頭緊蹙,鍾會取了陽安關,自然會一路殺來,鄧艾竟然和諸葛緒兵合一處,想必他已經突破了疆川口,姜維心底一沉,到現在也沒有聽到趙廣的訊息,恐怕是凶多吉少。

果然,隨後而來的探馬稟報了疆川口之戰的詳情。

趙廣在疆川口與鄧艾的三萬人馬激戰一日,所率人馬傷亡殆盡,然而趙廣誓死未退,血染徵袍,仍舊往來衝突,拼死力戰,斬殺魏將多員,魏兵無數。奈何魏兵人多勢眾,將其團團圍住,金城太守楊欣喝令他投降,趙廣凜然地道:“我乃漢將趙雲之後,生當為漢臣,死亦為漢鬼,豈可降魏狗乎?”最終趙廣疆場捐軀,壯烈殉國。

諸將聞之,皆涕泗橫流,論職位,趙廣只是一名低階的牙門將軍,論武力,趙廣也未必能勝得過諸將,但在生死關頭,趙廣毅然地擔起了為大軍斷後的重任,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務,他卻義無反顧,最後死戰不退,壯烈殉國,如此肝膽忠義,誠為英雄豪傑。

姜維痛定思痛,命人擬表章上奏朝廷,將趙廣及蔣舒之事上報並詳述漢中之軍情,並懇請朝廷再發援兵,漢中失守,蜀國已瀕臨亡國之境,全體軍民,當應同仇敵愾共救國難。

漢中的失守,故然有著姜維整體防禦佈局的缺陷,有著用人不當的錯誤,但更重要的是,蜀國朝廷沒有及時地派來援兵,如果按姜維所奏,朝廷能派張翼和廖化兩位車騎將軍率兵分別增援了陰平橋和陽安關,這兩處要隘就不會輕易地失守,如此漢中的局勢就不會場如此地惡化,甚至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但歷史不能重演,所有的如果都不會實現,漢中失守,蜀國的處境變得極為艱難,姜維要在這困境之中想要翻盤,也幾乎是很難實現的。

寧隨道:“白水地狹路多,非爭戰之地,不如退守劍閣,憑險據守,足可以擋得住魏國數十萬兵馬。劍閣如不保,季漢必亡矣。”

姜維思量一番,白水關三面臨敵,確實守之不易,而且劍閣如果被魏軍偷襲成功的話,自己這五萬軍隊可就真要陷入絕境了,現在看來,退守劍閣已經是最後唯一的選擇了。

退守劍閣就意味著放棄了漢中,對於姜維而言,這也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可走到這一步,姜維已是別無選擇,最終姜維只能是吞下了最為無奈的苦果。

第113章 臣有本奏

劍閣在漢德縣東北三十里處,大小劍山中斷處,兩邊懸崖峭壁,峰巒筆直如劍,對峙如門,故曰劍門關。東漢時,劍閣的防禦位置是前移的,就是距劍閣東北方向五十里的瑕萌關,蜀漢時期,諸葛亮以漢德縣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於此“鑿石架空為飛樑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成為軍事要隘。

劍閣關山險惡,易守難攻,有“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的劍門天下險之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形容地或許有些誇張,但劍閣的險要卻是無人可以置疑,而且劍閣是漢中通往成都的唯一通道,守住劍閣,就等於守住了成都的北大門。

姜維退守劍閣之後,在關山險隘之處安營下寨,鍾會鄧艾的十幾萬大軍雲集關前,晝夜不停地輪番強攻,奈何劍閣雄險,絲毫未能撼動。

魏蜀兩國的戰線穩定在了大巴山一線,自魏軍八月伐蜀以來,一個月的時間,蜀國喪師失地,連丟漢中、陰平、武都三個郡,可以稱得上是蜀漢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失敗,尤其是漢中,自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之後,整整四十四年漢中再沒有被曹魏的勢力所染指過,然而今天漢中卻失守了。失去了漢中這個基地,從此蜀漢再無北伐中原的機會,而整個巴蜀都面臨著傾覆之危。

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姜維,在朝中,反對姜維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