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學生中品學最好,而我屬望於他也最殷,他平時沉靜寡言語,但偶有議論,語語都來自衷曲,而見解也非一般青年所能及。那時他很喜歡讀托爾斯泰,他的思想,帶有很深的託氏人生觀的印痕。我有一個時期,也受過托爾斯泰的薰沐。我自慚根性淺薄,有些地方不能如孟剛之徹底深人;可是我們的心靈究竟有許多類似,所以一接觸後,能交感共鳴。

中國公學阻於兵爭以後,孟剛人浦東中學,我轉徙蘇浙,彼此還數相見。在這個時候,他介紹我認識了他的哥哥。他的父親曾經在我的母校桐城中學當過教師。因此我們情感上更加一層溫慰。江灣立達學園成立後,孟剛遂舍浦東來學江灣。我因函於去國,正想尋機會同他作一次深談,他突然間得了父病的訊息,就匆匆別我返松江葉榭去了。

今年一月中,他來一封信,裡面有這一段話:

您啟程赴英的時候,我在家中不能聽到“我去了”三字,至以為憾。我近來覺人生太無意味;我覺得世界上很少真正的同情者,除去母性的外,也許絕無,我覺得我是

不可再活在世上和人類接觸了;而尤其使我悲傷的就是我本來可以向他發發牢騷的哥哥已於暑假中死於北京,繼而我的父親也病沒了。也許我過去的生活太偏於情感,或太偏於理智。或者我的天性如此。我知道我請您教我,是無效果的,但是我又覺著不可不領領您的教。

我讀過這封信為之愷然許久。我很疑慮我所屬望最殷的孟剛或者於悲勵父兄之喪外,又不幸別觸塵網。青年人大半都免不掉煩悶時期。但是我相信孟剛終當自能解脫。寄了一部歌德的《麥斯特遊學記》給他讀,希望他在這本書中能發見他所未曾見到的人生又一面。孟剛具有很強烈的感受偉大心靈之暗示的能力,我很希望他能私淑歌德拋開輕生的念頭,替人類多造些光;哪裡知道孟剛在寫信給我的時候,就有自殺的決心,而那封信竟成絕筆!

孟剛自殺的近因,我不甚明瞭。但是就他的性格和遭際說,這次舉動也不難解釋。他不屬於任何宗教,而宗教的情感則甚強烈。他對於世人的罪惡,感覺過於銳敏。托爾斯泰的影響本應該可以使他明瞭赦餚的美;可是他的性情耿介孤潔,不屑與世浮沉,只能得託氏之深的方面,未能得託氏之廣的方面,其結果乃走於極端而生反動。孟剛固深於情者,慈愛的父兄既先後棄世,而友朋中能瞭解他心的深處者又甚寥寥。於此寥闊冷清的世界中,孟剛乃不幸又受命運之神最後的挪榆,而絕望於理想的愛。這些情境相湊合,孟剛遂恕然拋開垂暮的慈母而自殺了。

我不願像柏拉圖、叔本華一般人以倫理眼光抨擊自殺。生的自由倘若受環境剝奪了,死的自由誰也不能否認的。人們在罪惡苦痛裡過活,有許多隻是苟且偷生,靦然不知恥。自殺是偉大意志之消極的表現。假如世界沒有中國的屈原、希臘的塞諾(Zen的、羅馬的塞內加(Seneca)一類人的精神,其卑汙頑劣,恐更不堪言狀了。

人生是最繁複而詭秘的,悲字樂字都不足以概其全。愚者拙者混混沌沌地過去,反倒覺庸庸多厚福。具有湛思慧解的人總不免苦多樂少。悲觀之極,總不出乎絕世絕我兩路。自殺是絕世而兼絕我。但是自殺以外,絕非別無他路可走,最普通的是絕世而不絕我,這條路有兩分支。一種人明知人世悲患多端而生命終歸於盡,乃力圖生前歡樂,以詼諧的眼光看遊戲似的世事,這是以玩世為絕世的。此外也有些人既失望於人世歡樂之無常,而生老病死,頭頭是苦,於是遁人空「1,為未來修行,這是以逃世為絕世的。蘇曼殊的行跡大半還在一般人的記憶中。他是想逃世而終於止做到玩世的。玩世者與逃世者都只能絕世而不能絕我。不能絕世,便不能無賴於人。牽絆既未斷盡,而人世憂患乃有時終不能不隨之俱來。所以玩世與逃世,就人說,為不道德;就已說,為不徹底。衡量起來,還是自殺為直截了當。

自殺比較絕世而不絕我,固為徹底,然而較之絕我而不絕世,則又微有欠缺。什麼叫做“絕我而不絕世了”就是流行語中所謂“捨己為群”,不過這四字用濫了,因而埋沒了真義。所謂“絕我”,其精神類自殺,把涉及我的一切憂苦歡樂的觀念一刀斬斷。所謂“不絕世”,其目的在改造,在革命,在把現在的世界換過面孔,使罪惡苦痛,無自而生。這世界是汙濁極了,苦痛我也夠受了。我自己姑且不算吧,但是我自己墮人苦海了。我決不忍眼睜睜地看別人也跟我下水。我決計要努力把這個環境弄得完美些,使後我而來的人們免得再嘗受我現在所嘗受的苦痛,我自己不幸而為奴隸,我所以不惜粉身碎骨,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