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然,他這個早就退到勇營中養老混口飯吃的老兵油子,也不要被派遣到這裡來了!
沒錯,這個看上去至少有四五十的老趙頭正是河南信陽那邊派過來的探子,還是個老兵油子。
準確的說,是王士珍從趕來信陽集合的勇營之中招募的一批探子。
事實上,鄂中分軍政府一直對北邊大軍雲集的信陽信誓旦旦,實際上信陽那邊、準確說是抵達信陽的新人第六鎮統制官王士珍何嘗不是對湖北風起雲湧的革命局勢異常擔心,不比膽小不作為的陸軍大臣萌昌,他這個北洋三傑之首可不是白叫的!
早在王士珍剛被官復原職並頂替了心中頗為贊同革命的原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就任第六鎮統制之後,知道自家大人(袁世凱)復出在即,而且這復出後的第一戰定要力求全功。因此所說他當時在信陽完全遵照袁世凱的指示,並沒有著急南下。實際上卻已經往湖北、準確說是武昌三鎮派遣了不少的探子,而當時才方拿下鄂中的李漢部也被他連帶的派遣了一些。
不過出於對當時本部只有剛過兩千人的鄂中李漢部的輕視,他當時派來的探子並不多,只有少少的幾個!
讓王士珍真正注意到鄂中並重視起來的還是前段時間的戰事,南下的清軍三千多人全軍覆滅,連清軍協統劉溫玉都成為軍政府的階下之囚被擒,緊接著軍政府更是藉著這一波的攻勢,就勢拿下了省內重鎮荊州、襄陽二處,將鄂中軍政府的控制地區由之前的德安府一地推向了湖北十府中的五個,並且在戰中前後調動的大軍不下萬人,雖然多為新兵,卻也令信陽本部一陣不安,這才連續徵召了幾批探子,先後派遣往鄂中(此時的武昌三鎮已交付第一軍接管,王士珍為第二軍統制官)。
老趙頭本是開封府的一營勇營正目,在軍中待了大半輩子,經歷過甲午、拳亂的他早就磨滅了一腔鬥志,如今只為混些餉銀養活後半生而得過且過,直到不久前的湖北亂起,他所在的一營接到調令之後趕赴信陽,當然,勇營的戰鬥力王士珍比誰都清楚,朝廷掉了他們過來不過是要在大軍南下之後為其押運物資、或接管重新佔領的縣城罷了。
本來‘探子’這種危險的事情本該與他無關的。只是王士珍得了那妄圖兩頭漁利的孫國安的提醒,隱隱收到了風聲,知道李漢手下可能有專門收集情報的部門。他生性謹慎,又不願耽誤了袁世凱復出後的第一次表現,便想從雲集信陽的地方各營之中挑選出一批人來,由他們前往鄂中幫忙打探訊息。
老趙頭在勇營待了大半輩子,眼瞅著就要五十的人了。他琢磨著自己便是再在軍營裡待幾年,也不一定能夠混上一筆老時養家餬口的銀子,心中一發狠,便毛遂自薦,跟著一隊數十名探子分前後幾批來到應城,就是盯上了大人的許諾,若能打聽到什麼重大秘聞,朝廷有大大的封賞。
朝廷大大的封賞啊!
老趙頭腦海中不自禁的浮現出了一錠錠白花花的銀錠子,不過很快就被他搖了搖腦袋,全給晃沒了!
那幫官老爺的話,他當時為什麼就相信了呢?如今在這應城忐忑不安的待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卻是愈加的感覺到了自己當時當真是鬼迷心竅了。
髮匪老趙頭沒經歷過那個年代,不過小時候到經常聽隔壁的老叔嘆氣那些殺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般的人物!
不過髮匪他是沒經歷過,但是當年的拳亂他所在的勇營可是被調到直隸、山東去剿過匪的。而這幾年的朝廷報道,結合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如今眼看這革命浪潮席捲天下,陝西、湖北都有傳出滿城被屠(清廷宣傳)的訊息之後,他才感覺後悔當初的選擇了!
當然,現在已經沒有後悔藥跟他吃了!
兩個燒餅很快就吃得差不多了,他微微皺了皺眉,如果不是那個賣燒餅的也是南下的探子之一,並且還是跟他一組的,他是斷不會取他那裡買燒餅的,味道真的很不好。
不過,他也留了個心,看著時間還早,就邊吃著燒餅,邊往隱蔽的地方走去。
尋常他去賣燒餅的時候,也跟其他客人一樣是沒有外包紙的。一般都只有有什麼情報或者指示的時候才會給他在外面包上紙,開啟準保能看到紙上有東西。
果然不出他所料,這紙上竟然還密密麻麻的寫了數十個字。
字,老趙頭認識一些,雖然談不上學問,不過他記得小時候隔壁老叔是個教書先生,一輩子窮苦自家媳婦還是他家裡的老人幫忙張羅的。因此那老叔打他還小的時候就對他們家特好,經常把他帶在身邊,叫了不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