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中國第一代B2C的發展告一段落。
李黎說她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難以將卓越網和噹噹網作為純粹的“輕公司”典範來做分析拆解,為什麼?被她這樣問,從感情上我很難接受,但冷靜想來,中國最初一代B2C公司,對傳統產業的觸動,談不上深刻,和C2C淘寶的發展對比,更加差距甚遠。而當李黎將她的觀察起點於PPG和ITAT之時,同樣作為“輕公司”嘗試的第一代B2C公司,的確有些微不足道。
李黎認為,無論PPG還是ITAT,都以鮮明的姿態要打通製造和流通間的壁壘,幫助大量過剩的中國製造找到市場,我猜,這也是她選擇其作為“輕公司”觀察起點的原因。他們在不同的方向上,針對中國服裝製造業曾經的藍圖,是革命性的,從純理論的層面來看,他們的勇氣和野心也足夠驚人。儘管後來這兩家明星企業都遇到了實際運營的困難,但作為理論倡導者的地位是值得肯定的。這就是說,李黎的“輕”,也是相對而言的,比較的物件,就是中國龐大的加工製造業,服裝製造業在其中尤其惹眼突出。換言之,李黎倡導的這個”輕公司”的理論,聯絡的實際,是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
作為李黎觀察的標本之一,VANCL凡客誠品的增長,以及還在持續成長的品牌影響力,對李黎的理論,是最好的支援。我還想強調的是,只有當我們真正進入了服裝製造業,才會明白:一件衣服,從生產開始,到達消費者手裡的路途,是多麼漫長。同時也會更加明白,大多數消費品製造產業,對外貿的依賴度到底有多高。在對症下藥的角度,李黎的《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