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在的高位,2006年則達到。IMF(2006)預測2007年全球GDP增長率為,比2006年有所回落但仍然維持穩定增長。1998年原油價格還停留在25美元/桶左右,甚至在1999年初一度達到10美元/桶的低價。2001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但是在經歷了2006年7月中旬74美元/桶的高位之後,油價在1個月的時間內又急劇下降到60美元/桶以下,並在以後的半年維持高位震盪態勢。根據克勞的計算,1861~1995年,實際只有41年油價相對穩定,波動幅度在5%以內;有49年油價增長幅度超過5%,其中半數以上超過20%;其餘45年油價跌幅超過5%,其中有21次跌幅超過20%。石油名義價格唯一持續穩定的階段是二戰結束至20世紀60年代末。

油價的不穩定根源於市場的波動,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世界能源格局的變動。克勞指出,不確定性是整個石油史和石油經濟的核心成分。石油公司無論在處理搭建內部機構佈局問題、設計它們與市場的關係,還是建立新的合約機制時,一直都在致力於降低這種不確定性。就高度不確定性而言,各種公司決定的相互獨立性導致了市場上的不平衡和不穩定狀態,所有不確定性因素越是明顯,不合作和不競爭行為就越是盛行,而不穩定性是石油所固有的一種內在特徵。斯特蘭奇指出了這種不穩定對於國家安全的影響:從某種實際意義上說,石油貿易的不穩定擴大了國家關於不安全的概念;反過來,國家的反應既增加了安全結構中核擴散的某些風險,又增加了石油市場的動盪不安。

概而言之,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到目前為止大致經歷了三個時代:薪柴時代、煤炭時代和石油時代。預計在未來幾十年內,由於石油生產頂峰的到來,天然氣將逐步彌補石油產量下降的缺口,人類將進入天然氣時代。之後隨著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被大規模的使用,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將會進入新能源時代。

人類以薪柴等生物能作為主要能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直到18世紀中後期,世界能源消費結構才轉到以煤炭為主。英國是歷史上第一個煤炭出口大國,根據《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1816年英國才有煤炭統計,那時英國已經是一個煤炭淨出口國,在1837年煤炭出口就突破100萬噸,在1867年突破1 000萬噸,1923年英國煤炭出口達8 073萬噸,佔其總產量的29%。英國的煤炭主要用於國際需求。英國失去煤炭出口大國地位是源於德國和美國煤炭出口的急劇增加。從19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德國逐漸成為英國煤炭出口的有力競爭對手,到1913年德國煤炭產量已與英國基本相當。美國在煤炭生產和國際貿易領域後來居上,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並開始在煤炭國際貿易領域嶄露頭角。1900年,美國煤炭產量達億噸,首次超過英國。1910年,美國煤炭產量達億噸,幾乎等於英德兩國產量之和。煤炭在能源中的主導地位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從1859年在賓夕法尼亞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戰之後的一段時間,世界能源版圖被稱之為“墨西哥灣時代”。“墨西哥灣時代”的形成發展期同時也是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膨脹,最終在西方世界確立其霸權的時期。這一時期幾乎與美國國內的石油開發同步。美國在“墨西哥灣時代”對石油的控制,促進和鞏固了美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為美國建立世界霸權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劑。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的能源安全(4)

石油需求的增長和石油貿易的擴大起因於石油在工業生產中的大規模使用。一戰以前,石油主要被用於照明,主要產油國美國和俄羅斯同時也是主要的消費國。在一戰中,石油的戰略價值已初步顯現出來,由於石油燃燒效能高、輕便,對於軍隊戰鬥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戰略意義。20世紀20年代,由於石油成為內燃機的動力,石油需求和貿易迅速擴大,到1929年石油貿易額已達到億美元。該時期國際石油貨流主要是從美國、委內瑞拉流向西歐。同時,前蘇聯的石油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20世紀30年代末,美、蘇成為主要的石油出口國,石油國際貿易開始在全球能源貿易中佔據顯要位置,推動了能源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並動搖了煤炭在國際能源市場中的主體地位。二戰期間,石油的地位舉足輕重。美國在二戰期間成為盟國的主要能源供應者。二戰後,美國一度掌握世界原油產量的2/3。人類正式進入石油時代是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