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醫院機構數為2 880個,1976年上升至7 952個;1949年全國婦幼保健所、站機構數為9個,1976年上升至2 239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從平均到公正:中國社會政策的演進(3)
這一時期中國婦女的解放有著巨大的歷史意義,這既是真正人道主義的體現,是平等、自由理念在現實社會中的實現,同時也是對中國人力資源的巨大開發。這種積極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2000年,中國女性經濟活動參與率高達,居歐亞各個國家之首。在眾多的後發國家中,中國在女性解放方面的成就明顯居於領先位置。
(二)有關大眾教育的社會政策
1949年以前,中國的教育十分落後。全國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20%左右,勞動者很少能進入學校學習。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僅佔全國人口的5%左右,而且教學裝置十分缺乏,教材陳舊落後。這一切是同當時落後的經濟基礎、落後的社會結構以及落後的教育觀念相適應的。
1949年之後的30年間,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國民的教育工作,制定和實施了許多相關政策,促進了大眾教育的興起和發展,並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50年代初,中國開始實行一切學校“向工農開門”的方針。1950年12月,政務院釋出《關於舉辦工農速成中學和工農幹部文化補習學校的指示》;1951年2月,*頒發了《舉辦工農速成中學暫行實施辦法》和《工農幹部文化補習學校暫行實施辦法》,以此為契機,中國開始創辦工農速成中學。1956年3月,*中央、國務院釋出《關於掃除文盲的決定》,要求各地按照當地情況,在5或7年內基本上掃除文盲;要求2~3年掃除機關幹部中的文盲,3或5年掃除工廠、礦山、企業職工中的文盲95%左右;5或7年基本掃除農村和城市居民中的文盲,即掃除文盲達到70%以上;掃除文盲的物件以14歲~50歲的人為主。中國在城市和農村大規模地設立了各種型別的文化掃盲班,創辦了各種職業學校;在中等以上的學校設立了人民助學金制度。
這一時期,雖然大眾教育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是以輕視、妨礙高等教育的正常發展為代價的,而且這一時期的大眾教育在質量及具體思路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時明顯地違背了教育規律,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就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大眾教育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就。1949年,中等學校有在校生萬人,1976年上升至5 萬人;1949年,小學在校生2 萬人,1976年上升至15 萬人。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城市的文盲率為,農村的文盲率為。相比之下,同為後發大國的印度,其城市文盲率則是,農村文盲率是;巴西的城市文盲率為,農村文盲率為;埃及的城市文盲率為,農村文盲率為。顯然,中國的大眾教育在後發國家尤其是後發大國中走在了前列。這不僅提升了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而且為以後高等教育的正常發展、為中國整個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乃至為中國社會經濟今天的全面發展奠定了比較紮實的基礎。
在建國後30年間的諸項社會政策中,還包括一些儘管對以後的借鑑意義算不上十分明顯,但在當時卻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的政策。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會救助政策。新中國建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社會救助問題。195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時候,有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舉辦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群眾衛生事業,並且逐步擴大這些設施,以保證勞動者享受這種權利。”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平均到公正:中國社會政策的演進(4)
在城市,社會救助政策的基本方針是“生產自救,群眾互助,輔之以政府必要的救濟”。建國初期,政府把120萬分散的流民從8個城市送回原居住地;向121萬城市居民提供了救濟。1952~1958年,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了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政策。補助的形式是現金和實物相結合。1957年國務院釋出的《關於職工生活若干問題的指示》規定:“對於遇到特殊事故而生活上發生困難的職工,應當給予適當補助。企業中這項補助工作可由工會負責。除了工會掌管用於困難補助的經費以外,企業行政可以在企業獎勵基金中提取10%作為困難補助,撥交工會合並使用。”對於“事業、機關職工的困難補助工作,由人事部門和工會負責,所需經費由福利費中開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