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點,多少離雙江城區較近,藉著雙江市的發展,佔了不少的便宜,城鎮經濟發展的很快。而扶余鄉,卻因為群山隔斷了道路而始終處於貧困之中,說是榆林最困難、最落後的鄉一點不為過。
自從李國良把在蓮花泡子興建大型水電站的建議交到嚴寧手中以後,嚴寧就把目光聚集到了扶余鄉,翻看縣誌,查詢資料,從地質、人文、交通、資源等多方面瞭解扶余鄉的具體情況。別說,這扶余鄉山體地貌屬於花崗岩地質,作為水電站的根基卻是具備了一個前提條件,如果過水量真如李國良估測的那樣,這興建水電站的前提條件算是都具備了。
目前榆林的現有的經濟模式已經固定住了,發展狀況基本上處於了停滯狀態,若想要刺激經濟增長,沒有大專案上馬是不行了。在瞭解了扶余鄉的基本情況以後,嚴寧終於下定決心謀劃這個水電專案,並把初期的一些想法形成了材料,交到了錢立運的手中。如此大的專案,別說是錢立運,就是雙江市委書記林憲國也不敢輕易下決定。不過,錢立運看過基礎資料以後,對這個專案也是動了心,囑咐嚴寧要在這個專案上下點功夫,做足前期資料,如果確實可行,就提交常委會,然後逐一向上級部門審批。
和錢立運達成了共識,嚴寧便開始著手準備了起來,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這個水電站的可行性研究上。為此,嚴寧在政府辦下成了一個專門應對水能開發的辦公室,人員從水利局抽調了兩名水利技術人員,李國良就是其中的一位,另外又把初瑩從資訊辦借調了過來,充當後勤管理人員,配合李國良負責基礎資料的錄入匯總,書迷們還喜歡看:。
架子搭了起來,嚴寧開始帶著李國良進入扶余鄉實地展開了考察。從花河鎮繞出來以後,沒走上多少時間,前行的道路就變成了鄉間的土路,蜿蜿蜒蜒,盤山而上,一圈繞著一圈,透過車窗向外望去,漫山遍野的都是矮爬爬的五針松,在深秋的季節顯得黑黑的,看不出一點綠意。
“嚴縣長,扶余山這邊比不了東海鎮。東海鎮是依山而起,林木種類繁多,水量充沛,山體屬於金雞嶺山系,而扶余山卻是屬於荒山枯嶺,在老爺嶺中間的斷層中建立的村鎮,少了原始森林的地氣,這山體的養份不夠,樹木也長不起來,除了落地松和灌木叢,基本上看不到其他的樹木……”看到嚴寧很是關注著車外的環境,和嚴寧一起來的技術員林一偉開始給嚴寧介紹起當地的環境來,林一偉也是水利局的技術員,是和李國良一起抽調到水能辦公室的,他的性格和李國良正好相反,十分的健談,也十分的有眼利見,嚴寧的目光掃到哪裡,他就能根據嚴寧的臉色插上幾句,多少也算是消磨了嚴寧旅途的疲憊。
“呵呵,沒看出來,你還會看風水……”嚴寧考慮的可不是什麼山體、風水,從榆林縣城跑到花河鎮總共用了兩個多小時,從花河公路下來進入這蜿蜒的盤山道,走了一個多小時,連個邊際都看不,估計沒有他三四個小時想要到地方是不可能的事。要想富,先修路,堵在大山裡,交通不便,任你有再多的資源也是一堆廢物。只是在這連綿的山脈中想要修條高等級的公路實在是太難了。
“嚴縣長,扶余鄉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農業生產沒什麼大發展,基本上算得上是榆林最窮的鄉鎮了,若不是有個榆林鐵礦在頂著,這鄉財政都要有崩盤的可能了,您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可把扶余鄉成全了……”自己的風水說沒有得到嚴寧的認同,林一偉又把話題轉到了嚴寧推進的鄉鎮財政改革上,一個勁的給嚴寧唱讚歌。
“哦,你知道的倒不少,榆林鐵礦我也是略有耳聞,知道的倒是不多,你既然知道就說說吧……”林一偉這人倒是個機靈人,只是這機靈有點用的不是正地方,書迷們還喜歡看:。說的都是一些撲風捉影沒邊的事,相比起來,李國良端坐在坐位上一聲不吭,倒是顯得穩重了許多。
“榆林鐵礦,聽說榆林鐵礦的蘊藏量還是很大的,不過受開採條件的限制,每年的出礦量不高,這企業效益也就……”林一偉明顯沒想到嚴寧把話題轉到了榆林鐵礦上,他對榆林鐵礦的瞭解不過是一知半解,膚淺的很,真要讓他說出一二三來卻是問錯人了。
“榆林鐵礦是榆林境內最早的國有企業,處級構架,和榆林老鋼廠一樣隸屬於北江省有色金屬局。位於老爺嶺的未端,現在的礦道是日本入侵時期開出來的,屬於淺層礦道,解放後,接連開採了數十年,淺礦層已經挖掘的差不多了。深層礦區含量巨大,但是要想深度開採受環境、施工條件和技術方面的影響,很難擴大生產。因此現在的出礦量大不如從前,加上這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