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
孫氏挺著已有五六個月的大肚子上前勸說:“弟妹啊,古往今來都是跟爹姓,哪有跟娘姓的?你不為自己,也得為孩子想想,要真是跟你姓,可就不是嚴家的人了,不能吃嚴家的飯,不能進嚴家的祠堂,長大了也會被人笑話。他現在不懂事,長大之後豈不會怪你?”
薛氏淚如雨下,哭著跑出了靈堂……
第5章 打算
經過靈堂之爭,讓幼子改姓已無可能,薛氏又擔上氣死長輩的罪名,只得打落牙齒肚裡吞。
而孫氏則在料理完祖父的喪事後,終於生了個兒子嚴青貴。
嚴清怡頗有些懷疑嚴青貴是誰的兒子,可嚴家兄弟相貌酷似,並沒有誰對此提出質疑。
喜事多少衝淡了喪事的悲哀。
守完一年孝,嚴家三房迫不及待地要分家。
孫氏仗著是長房要伺候老人,且跟嚴其華有那麼點私情,不要臉地把各樣東西都往自己屋裡劃拉。
嚴其華跟老三嚴其寧卻也是個不肯吃虧的,堅持不讓。
三兄弟爭執不休,最後請府學衚衕的老秀才按官府律例分了家。
嚴家本就不太富裕,給祖父治病花去不少,又連線辦了喪事和喜事,最後分到各家的財物寥寥無幾。
薛氏卻很高興,將自己所剩不多的嫁妝又變賣了些,添置了鍋碗瓢盆等物,總算能夠把日子過下來。
分家時,嚴清怡剛五歲,小小年紀已懂得照料弟弟,又體恤薛氏辛苦,但凡能自己做的事情從不麻煩大人。
她既是個得力的,嚴其華終於打消了拋棄她的念頭,只是嚴清怡心裡始終繃得緊緊的,不敢有半分懈怠。
夜深人靜時,會想起前世,想起喜愛深衣廣袖俊朗如皎月的父親,想起擅長彈琴優雅似玉蘭的孃親,想起因首飾不合心意而置氣的姐妹們。
再世為人近十年,那些錦衣玉食的日子已漸漸塵封,忘不了的卻是家敗後的悽慘。
潮溼陰暗的監牢裡,她聽見隔壁二哥發瘋般叫喊,“陸安平,你這個口蜜腹劍的小人,是我眼瞎看錯了人,你給我記著,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
又聽見父親低沉的勸阻,“事已至此,人證物證俱在,說這些有什麼用?再者,他也不過是聽人之命罷了。”
陸安平是二哥羅雁回的知交,兩人跑馬認識的,一起聽過小戲喝過花酒,一同跟街頭混混閒漢打過架,還在羅家住過三個月。
羅雁回曾經在羅雁梅面前提過陸安平,說他是個益友,不但為人仗義,還多次勸誡他刻苦上進莫要惹是生非。
父親見過陸安平之後,評價此人是春風沂水般的人物。
可就是他一條條一項項地揭發羅家罪行,洋洋灑灑地寫滿了四頁紙。
思及以前,嚴清怡恨得牙根癢癢,真想扒開陸安平的心看看到底是黑的還是紅的,又想問他一句,“當初他在羅家吃的飯都餵了狗了?”
可也只是想想。
濟南府離京都千里之遙,別說她一個小姑娘去不了,即便能去,又該怎樣接近羅閣老的家人,怎樣提醒他們?
任何一個有腦子的都不會憑空相信陌生孩童的話。
更何況,她現在擔了別人的名頭活著,又得薛氏呵護照顧著長大,總不能因為前世的事情而至今生的孃親於不顧。
至少得把兩個弟弟教養好,讓薛氏後半生有靠。
***
不管是二哥的出現還是郭大叔的離開,對於嚴清怡來說,都只是平靜水面上落下的一粒石子。漣漪蕩過之後,很快歸於平靜。
嚴清怡仍是每天賣杏子,卻再沒遇到過出手闊綽的貴人,每籃賣出三五文錢已是不錯。
沒幾天就到了六月初二,嚴清怡十一歲的生辰。
薛氏自覺花在兩個兒子身上的精力太多,愧對長女,便打定主意要好好替她過個生日。
早早起來擀好面,就去喊嚴清怡起床。
家裡的兩間房,都裡外隔開了,西邊這間靠北牆隔成廚房,南屋則放了一張四方桌,佈置成小小的飯廳,也用來待客。
東邊這間,南屋對著院子,是薛氏與嚴其華的臥房,北屋住著三個孩子。
考慮到男女有別,就在中間拉了道簾子。
嚴清怡年紀大,睡在外面。
窄窄一張木床,床頭有隻矮櫃放東西,另外床底塞了只柳木箱子。
就是嚴清怡所有的家當。
薛氏進來時,嚴清怡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