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力量方面同英國競爭。
在希特勒這一誘餌的勾引下,英國政府上勾之快和態度之天真,令人難以相信。這時裡賓特洛甫已經成了希特勒的外交使童,他應邀在6 月間到倫敦去進行海軍談判,裡賓特洛甫是個要面子而又不懂策略的人,他告訴英國人說。希特勒的建議是不能談判的:他們要麼接受要麼拉倒。結果英國人竟接受了。他們自以為對自己有好處,就著手取消凡爾賽和約的海軍限制,事先既沒有和施特萊沙陣線的盟國法國和義大利商量,儘管它們也是海軍國家而且對德國的重整軍備和無視凡爾賽和約軍事條款感到很大不安,甚至也沒有通知國際聯盟,雖然從名義上來說,凡爾賽和約是歸國際聯盟來保障的。
即使柏林頭腦最簡單的人也都可以很容易地看得出來,倫敦政府同意讓德國建立一支像英國海軍1/3 那樣大的海軍,就是讓希特勒放手去儘快地建立一支海軍,這可以使他的造船廠和鋼鐵廠開足馬力,忙上10年。因此這不是一種對德國重整軍備的限制,而是鼓勵德國在官能力範圍之內設法儘快在海軍方面重整軍備。
英國政府對法國則雪上加霜,為了實現對希特勒的諾言,竟拒絕將它所同意的德國建造軍艦的種類和數目告訴它的最親密的盟國,而只說德國潛水艇噸數——德國建造潛水艇是為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