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很多老字號被開闢為博物館。 在這個叫長裕川的茶莊中,人們發現,這裡曾經是一家專營對俄對蒙貿易的大商號,而當年他們向俄國輸出的一種主要商品,就是川字牌磚茶。 這就是那種頗具傳奇色彩的商品。是什麼原因使俄羅斯商人對這樣的商品情有獨鍾,甚至製造這種商品的商人已經消失近百年之後,仍然會讓他們念念不忘呢? 【採訪】鄧九剛 內蒙古作協 副主席 這個磚茶到了蒙古草原,西伯利亞。過去的就不講了,認到什麼程度不講了。就是一直到現在,蒙古人,包括呼和浩特,包括我自己,只認這個川字茶。哪怕這個茶葉已經是,早就不知道變得是什麼人生產,內容、質量都已經變了。但是人們還認這個,這種深入骨髓的品牌,簡直是讓你讚歎!奇蹟!你就是難以相信,這麼多年過去,大盛魁都不知道了,而且茶葉加工廠,大盛魁沒有了,茶葉加工廠後來歸公了,成了公家的工廠了,但是這個川字牌的這個品牌一直延續下來,一直到現在。我每到國慶節那天,開始喝磚茶在我們家,喝奶茶,一直到現在還喝著,每天早晨必然要喝。   。。
老 字 號(三)
【解說】 離山西省省會太原市不到五十公里,有一個叫車輞的村子。大約一百年前,村子裡曾住著一戶叫常威的商人。 常氏家族的宅院,今天依舊坐落在村子中央。整個宅院佔地150畝,共有房屋一千五百多間。當時曾有三千多人生活在這個宅院之中,常氏家族的成員有800多口,其餘的是服侍他們的傭人和僕役。 清末文人徐珂在《清稗類抄》中曾提到過常氏家族的財富,他粗略地估計當時這個家族大概有一百數十萬兩的家產。實際上徐珂是大大低估了常氏家族的實力。到光緒初年,常氏家族在全國十幾個城市中都開設有商號,僅漢口一地,大的商號就有十二家。 這些商號的名字被詳細地列在光緒八年1882年修訂的《漢口山陝會館志》中。據現在的一些學者對常氏家族當時財產的重新估算,常家擁有的白銀數量在一千萬兩以上。擁有了富可敵國的財富之後,常家對自己經營的商品仍然沒有一絲馬虎,大生意是這樣,小生意也是這樣。 【採訪】李林娃 原山西榆次市縣誌辦 主任 咱們榆次人都知道的瑞隆裕,瑞隆裕它一個賣鐵鏵、麻繩,就是一個雜貨鋪,和農家很緊密的一個雜貨鋪。它在進貨的時候呢,也是他們親自去,會到最好的地方去進。你比方說像這個瑞隆裕吧,它那個砂鍋一定是要去平定的。 它磨的那個香油,那個芝麻,它只選平遙的。平遙芝麻個兒大、皮薄、出油率高、油質好,它一定要取平遙的。 那個麻,它要去東山一帶,進回來以後自己打。這麼大的一個家族,但它就靠一條麻繩,在晉中一帶享有聲譽數百年。就是現在老人們還在說,瑞隆裕的麻繩如何如何。它就是把上好好麻進來以後,精心加工,自己加工,自己僱技工在那兒打麻繩。人家一條繩子比方用三年,它這個可以用十年。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老 字 號(四)
【解說】 明代一位山西著名商人王現說過這樣一段話:“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汙,故利以義制,名以清修,天之鑑也。” 四百多年前的晉商把修德之行與取利之途之間的關係洞察得如此透徹,境界標立得又如此高遠,“利以義制,名以清修,天之鑑也”,他告誡後人:不要目光短淺,不要在利益面前丟棄了為商、為人的根本。有了清白的名聲,有了忠誠和信義,還愁沒有利嗎? 【採訪】史若民 山西師範大學 教授 忻州有一個叫陳其昌的,是道光十一年生。14歲到口外學藝,經營的是棧房。別人在這個店裡邊給他存了些東西,十幾年,好多人都以為這個人早都不在了。你把它貨處理了就算了,但是陳其昌始終認為,貨是人家的,我不能輕易處理,始終給他完好地儲存。所以十幾年以後,當這家的後代到這兒來找的時候,發現這個貨還完好無損,所以陳其昌後來開設商店。由於這件事,周圍許多人都知道。陳其昌這個人非常可靠,所以陳其昌後來成為個有名的綢緞商人。 【採訪】張貴 包頭醫學院人文科學教研所 教授 皮毛店的含義,它是一種中介性的行業。你把皮毛弄來了,我幫助你推銷賣出去,從中收取一些僱傭金,百分之二。這樣的皮毛店,今天講就是貨棧,商家好多貨就在這兒存著,一場大火燒了。燒了以後,廣恆信講信用,按原來的清冊,逐項算,都給賠償了。這樣就流傳下廣恆信寶店不漏針,就是廣恆信一根針掉下來,人家商家也不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