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唾成 珠玉,揮袂出風雲。”說出的話都是金玉良言,句句是真理。後來 星移斗轉,風流雲散,甚至身敗名裂,原來所說的一切似乎也都 成了反動言論,成了糞土,批倒批臭,任何人不得再說。陰差陽 錯,倒是免費給了那人以專利權。
這也是一種典型的因人廢言。在聖人看來,不是君子風範。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原文】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那 就是‘恕道’吧!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讀解】
在《里仁》篇裡孔子對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時,曾子曾 概括“夫子這道,忠恕而已矣。”把“恕道”作為“夫子之道“的 一個重要方面 。
《顏淵》篇裡,當仲弓向孔子問什麼是仁時,孔子也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仁的重要組成部分向仲弓推薦。 在本章中,聖人又再次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 道”作為終身奉行的座右銘推薦給他的高材生子貢。 人們遇事常說:“將心比已。”又說。“人心都是肉長的。”這 實際上正是在推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 問題在於,世道人心,每每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人恰好是 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想讓別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巴不 得賣給別人。相反,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鍾愛的東西,就不那麼 願意與別人分享了。所以,不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所以 會如此,其基本原因在於凡事都很少為他人著想,而是為自己著想。 說到底不是一個私字在作怪。 其實,我們也看到,在《公冶長》篇裡,子貢自己曾經說過: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無加諸人。”這正是“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的意思。當即孔子就說:“子貢啊,這不是你做到了的。” 可這裡又要子貢終身這樣做。這一方面說明“己所不欲,勿施於 人”很重要,另一方面又說明它的確很難做到,就是連孔門的高 足之一子貢也如此。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實際上是孔門 儒學中的頂上功夫之一,也就是我們在前面(《公冶長》)所說過 的:“‘恕’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青天雖不能上,但心嚮往之,努力追求不是可以的吧!
………………………………………………
小不忍則亂大謀
【原文】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惑亂道德。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會打亂 大的計謀。”
【讀解】
巧言亂德也就是《學而》篇裡所說的“巧言亂色,鮮矣仁。”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