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想法,只要有道理,父母都應該幫助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③或許子女現在的意見與父母不同,但不表示永遠舍不相同,等到他成熟起來,或為人父母時,就會體會到你的苦心。

如果我們把“代溝”看成是一種良性的衝突,有助於親子之間的瞭解,則不失為增進彼此關係的妙方。

下面有幾個例子,是父母與青少年子女成功溝通的。

例一:女兒鬧情緒

十五歲的倩倩,為了父母帶她妹妹去動物園,帶弟弟去溜冰而心感不乎,對父母抗議道:“他們真好,我像他們那麼大時,你們從沒帶我去玩。”

母親:“你小時候很虛弱,經常生病,醫生不准你去玩,記得嗎?不過那時我們也帶你出去玩過幾次。”

倩倩:“沒有,我不記得你們帶我出去玩過。”

母親:“再想想,一次帶你去馬戲團看錶演,一次帶你去南部旅行。”

倩倩還是噘著嘴,表示不高興。此時,母親改變策略,順著她說:“你的說法沒錯,你是比他們玩得少得多。”

情倩:“對啦!”

這樣才停止爭論,可見,青少年在鬧情緒的時候,跟他講道理是無效的。此時,最好的對策是乎息他的情緒。

例二:孩子不想提前去渡假

小斌父母公司旅遊,但時間定在放暑假前兩天。他們想帶小斌一起去,小斌怕耽誤功課,不同意他說:“我不能沒放假就去玩。”

他父親反駁道:“要放假了,還有多少功課!”

小斌:“就是有功課,耽誤一天都麻煩。”

父親:“別誇張了,兩天有什麼要緊,而且老師也都要準

備放假,哪還會給你們很多功課?”

父親這麼直接駁斥孩子的意見,搞得氣氛很僵。他母親察覺不對,於是順著小斌說:“對,你已經六年級了,功課是不能耽誤,趕功課的滋昧也不好受。那你怎麼辦?”

小斌:“我可以不去,或放假後再到奶奶家。”

這樣,問題解決了。

例三:孩子不想起床

鬧鐘響了很久鄒小毅還沒起床。母親喊:“七點半了,該起床了,小毅!”

他不高興地答道:“我知道。”

母親:“這種大冷天,清早就要爬起來,真難為你!給你煮杯牛奶衝雞蛋,好嗎?”

兒子,“不,下碗麵就可以了。”

他自動起來了,可是還有點不高興,埋怨他說:“我討厭這麼早去上學。”

母親:“可是一到學校,就可看到熟悉的同學,下課後大家一起玩,多好。”

兒子:“那倒也是。”

於是,他馬上吃完飯,穿好衣,上學去了。

結論

父母與青少年子女相處時,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爭吵,使家庭關係和睦,要記住這點:“順著孩子的意見和接受孩子的意見。父母以愛心,隨機應變地應用此法,就能處理好與子女的關係,贏得子女的尊敬和熱愛。

本章例舉了一些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變及他們在改變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由於他們的改變,促進了家庭的融洽和睦,大家可以借鑑。

第九章 父母要努力改變對待子女的一些不當做法

●改變高聲大叫的習慣

●改責備為理解

●改變對女兒的態度

●改變處理兒子不公的方式

●讓兒子決定要做的事

●讓兒自主決定是否接受聘請

●改變阻止讓女兒去溜冰的做法

●改漫罵為順應

●改責備為提供選擇

●改變高聲大叫的習慣

十七歲的林潔跟母親一起逛商店,突然,一件漂亮、貴重的大衣映人了她的眼簾,她盯著就不肯走了。站在旁邊的母親高聲訓斥道:“這麼貴的衣服你也想買?你以為錢是撿來的?而且你的衣服也夠多的了。”

林潔一聽就很不高興,頂嘴道:“你就是從來不給我買值錢的衣服。”母親說:“小孩子穿什麼值錢的衣服,別說了,吃午飯去。”林潔沒精打采地跟母親進了一家餐館,兩人默默不愉快地吃了一頓飯。

若母親能對女兒給以同情和慰藉,好意地說:“看你的眼睛都發亮了,是不是挺喜歡這件大衣?假如我有錢的話,再買給你。”這樣肯定女兒會高興些。

●改責備為理解

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