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起她的反感,她會認為母親說她笨,沒有鑑賞能力。

如果回答不那麼生硬,而是委婉地這麼建議:“這衣服式樣還可以,但我覺得顏色豔了點,要是這種小花配上顏色清淡一點的料子,會很適合你。”

這麼說不會使女兒覺得丟了面子,不會引起她的敵意,也不會使她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而堅持原有看法,她會很容易地重新考慮她的選擇,接受母親的觀點。

●巧妙解決於女的埋怨

青少年子女常會埋怨,例如:菜不好啦!菜太鹹了、太淡了、太熱了等等。父母聽了往往會生氣,會怪他們挑剔,接著子女又頂撞,使得雙方都不愉快。

其實對待子女的埋怨,跟他們爭辯是毫無用處的。父母應該順著他們的意見,要和顏悅色地去聽他們的主張,聽他們對事情的處理方法。這不是縱容他們,相反是啟發他們的善意,運用他們的自主權力。這樣做,子女心·情愉快,又解決了問題,有什麼不好呢?

看下面這個例子:

馬佳在埋怨醃牛肉,他母親說:“是不是太鹹了,不合你的口味?好!等一下,我看有沒有別的東西吃。”馬佳說:“媽,您別忙了,我少放點醬油就行了。”

這樣母子皆大歡喜,這不比舌戰一場來得好嗎?

●要善於引導

十三歲的陶小金,在畫廊看到那些抽象派的畫時,對父親說:“這些畫沒意思。”父親說:“不懂少多嘴,你對這方面又不瞭解,最好搞清楚了再發表意見。”

陶小金很不服氣,大聲地說:“我還是認為這些畫沒什麼好的。”

這種對話有什麼效果呢?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既增長不了他對藝術的認識,也不能增進他對父親的敬愛,他甚至會找機會回父親一句:“你對這種畫又知道多少?”這就造成了雙方的對立,拉大了父子間的距離。

下面這位母親的處理就很好:

十四歲的肖宏跟母親在看現代油畫,他持批評態度。這時,母親不是反駁他,而是對他加以引導。

母親:“這種抽象派的畫你不喜歡?”

肖宏:“嗯!我覺得難看。”

母親:“那寫實派的畫你喜歡嗎?”

肖宏:“寫實派的畫又是怎樣的?”

母親:“寫實派的畫就是畫個人就像個人,畫朵花就像朵花,畫間亭子像間亭子。”

肖宏:“噢!那我喜歡這種畫。現在我才知道我喜歡寫實派的畫。”

●父母與子女如何溝通意見

十六歲的小敏,非常關心政治,對國際局勢常發表一些偏執的意見。對此,他父親的作法就是訓斥:“你懂什麼?這種複雜問題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吧!”

小敏非常生氣,氣沖沖地跑出去了,根本不想聽他父親的高論。

所以,這位父親的作法有欠妥當。這樣不能使父子間得到相互溝通,也不能使兒子學到關於國際局勢的正確觀點,更不能贏得兒子的尊敬,他只會恨父親和堅持己見。

父親的正確作法應是不跟青少年發生意見爭論。他可以這麼說:“你的看法,我非常有興趣,再說下去。”之後,他再重複他兒子見解的要點,以表示真的在聽並且瞭解,然後,再提出他的看法:“關於這個問題,我的意見跟你很不同,我的看法是……”這樣,兒子會樂於聽取的。

在此,提供如何與人溝通彼此意見的有效方法:

用心聽對方的意見

歸納對方談話的要點

不要直接批評

提出自己的意見

和子女溝通也是一樣,父母首先應該站在聽眾立場上聽取子女的意見,然後心乎氣和地跟子女交換意見,對子女不能明白表示出來的意見,替他們做補充說明。這樣,既可使子女注意聽父母的講話,同時,也可贏得他們的心,贏得他們的尊敬。

●代溝不是壞事

父母和子女最常出現的問題,便是“代溝”。由於父母和子女所生長的背景以及教育程度不盡相同,因此,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差距,既然差距不能避免,為何不去適應彼此的差距,喜歡這樣的差距,然後接納差距呢?

所以當父母與青少年子女出現代溝時,應具備如下的看法:

①代溝不是壞事,反而代表一種進步,只有在進步的社會中才會有這種現象。

②青少年在這段時期應完成的使命便是“建立自我”、“完善自我”。所以當子女和父母意見不同,表示他開始有一套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