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不到盟國之間的全部戰爭債務加上德國的賠款義務的2%,但卻遠遠超過了1921~1925年間在倫敦的11億美元的由私人金融家發行的債券。這些資料表明,“一戰”後,政府已經從私人金融家手中接過了國際債務的控制權。

當然,國際債權主要集中於美國政府手中。美國與英法這樣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海外擴張策略完全不同。英、法、德等國以軍事佔領或脅迫落後國家與地區作為基礎,為私人資本爭奪海外利益與國際金融主導權。而美國的對外貸款,小說下載主要透過戰爭債務方式以政府借貸為主要工具,流向歐洲那些工業化水平與科技水平比自己更發達的國家。

美國國際金融資本從零散的私人金融家轉移到政府手中。國際金融資產集中於美國政府手中,而不是集中於不同的私人資本集團手中。政府不僅要考慮金融利益,還要把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綜合在一起,從戰略高度來控制與調整金融體系。換而言之,政府要考慮所有金融與工業寡頭整體的長遠利益,而不是為某一個金融集團謀取短期利益。在這種情況下,私人金融家受到管制,以服務於美國政府所認為的合適目標。這樣的政府不僅將積聚超大規模的國際金融資源,而且將透過外國政府向它們的公民,包括它們的統治階層借款和徵收債權稅。換而言之,美國政府正逐漸變成世界警察,而美聯儲也逐漸變成全世界的中央銀行。

美國意在瓦解大英帝國的經濟霸權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宣告大英帝國霸權與英鎊為王時代的結束。新崛起的美國成為最大的贏家。1919年在巴黎舉行的和會中,美國總統威爾遜的隨行人員主要是華爾街金融家,分別有:首席金融顧問保羅·華伯格、傑克·摩根、摩根財團掌舵人萊蒙特、戰爭工業委員會主席巴魯克、艾森豪威爾總統時代的國務卿約翰·杜勒斯和他的兄弟後來的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德國的談判代表則是保羅在德國的兄弟。巴黎和會變成了美國金融家的盛會。

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的世界經濟霸權與英鎊霸權卻消弭在“一戰”的炮火聲中。英國政府在“一戰”期間向美國政府借入的8。5億英鎊,按照3。3%的優惠利率計算,到1933年為止,英國每年需支付給美國約3500萬英鎊,以後每年的支付額增至近4000萬英鎊,直至遙遠的1984年,債務關係才會得到全面解除。這項龐大的支出相當於整個英國海軍2/3的軍費開支,或相當於英國在教育領域的全部支出,或相當於英國戰前的負債總額。如果沒有這筆支出,大英帝國可以徹底剷平英國領土上的全部貧民窟,改建成舒適的公寓。20世紀20年代初,由於軍事工業的停滯和居民購買力的下降,英國工業品批發價格指數直線下挫了49%,其中支柱類產業如煤產量下降了29%,生鐵產量下降了67%,鋼產量下降了59%,造船噸位下降了68%,棉花消費量下降了43%。

美國要求其盟國尤其是要求英國,連本帶息清償戰時為購買美國軍火與各種戰略物資而向美國政府借的援助款項。在“一戰”之前,提供給盟國的援助一般都視作戰爭投入的成本,戰時的盟國從未被要求清償戰爭援助費用。在戰時,美國政府曾經暗示歐洲各盟國無須考慮還款問題,放開手腳地借錢即可,可現在卻違背了這個承諾。

在巴黎和會期間,英國要求取消協約國之間所有的戰爭債務。當時英國雖然欠了美國的錢,但歐洲大陸國家都欠英國的錢,英國的淨負債其實為零。英國宣稱,只要美國取消英國戰爭債務,它就將其他國家欠它的債一筆勾銷。美國不僅拒絕了這一建議,反而利用債務變本加厲地壓制英國。美國提供英國貸款的利息率,結果英國的利息負擔相當於法國的2倍、義大利的8倍。

英國並不甘心於世界霸權的喪失。它既要防止美國的壯大和英鎊霸權的喪失,又要幫助德國鞏固地區強國的地位來制衡法國,同時防止德國成為世界強國。但是,在美國取消債務的前提下降低德國賠償的建議,法國人完全不能接受。對於法國來說,雖然德國失去了殖民地及國外財產,被迫割讓了1/7的領土和1/10的人口、1/3的煤礦和3/4的鐵礦。但相對於法國來說,德國可以說是完好無損,它的主要地區並未受到戰爭的破壞。而法國本土卻是“一戰”的主要戰場。法國有價值1340億法郎的商品和財產在戰火中化為烏有,每10個法國人當中就有1個死於戰場,每10個18歲~28歲的年輕人就有3個人死去。在426。6萬傷員中有150萬人終身殘廢。德國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