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進入金融市場流通。在格林斯潘執行的低利率政策下,很多金融機構利用廉價的信貸購買這些所謂的抵押貸款債券(CDS),還有一些金融機構對CDS進行組合、打包和切分,形成更為複雜的債務抵押債券並被賣給全世界的投資者,包括歐洲銀行和養老基金以及中國的機構投資者。

根據美國法律,穆迪公司、標準普爾和惠譽三家信用評級機構享有壟斷性的獨一無二的地位。它們被政府的證券交易委員會認可,是全國通用的統計評級機構。債務抵押債券的信用等級便由這三家評級機構提供信用評級。這三家美國公司與華爾街的美國金融寡頭統治集團血脈相連。控制信用評級領域正是美國金融寡頭集團的權力要素之一。由於CDS的投資風險都被轉嫁到證券購買者身上,與建立這些產品的華爾街的金融寡頭關係不大,那些評級機構有意調高信用等級來誘惑投資者撒錢。僅2006~2007年發行的9000億美元次級抵押貸款中,大約有25%被評級機構評為最高階。

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快速增長給房地產市場與美國經濟打了一針更為強勁的興奮劑。房產價格越來越高,投資房產的工薪階層借錢消費的數額也越來越多。僅在2005年12月,新的住房按揭貸款淨增長了1。11萬億美元,使得待償還的按揭債務上升到了8。6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69。4%。而全美房地產均價15萬美元,平均每個房產的抵押貸款卻高達3。4萬美元,也就是說,消費者人均抵押了房地產價值的20%。

但問題在於,虛擬經濟的增長完全脫離了實體經濟後,金融資產的暴漲變成了一種投機性、賭博般的借新債還舊債的龐氏騙局。美國經濟增長主要不再是物質生產或實體經濟的增長,而變成了金融寡頭擁有的金融資產或紙面財富的增長,即虛擬資本的增長。脫離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純粹是一個賭場。這與金融管制本身無關,嚴格的金融管制就像管理嚴格些的賭場,無非是創造一個沒有欺詐的“願賭服輸”的環境。

賭場終不能長久,一旦有風吹草動,金融資產就會土崩瓦解,整個虛擬經濟就會崩潰,將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

槍桿子本位制:從伊拉克轉戰阿富汗

許多年來,美國對中東及其周邊地區的橫加干涉甚至屢次動武,造成人們有美國石油主要進口自中東的印象。其實,美國石油消費並不依賴中東。美國不僅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和進口國,本身也是第一大石油生產國。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在2000年為63。66%,2009年下降到57。69%。美國石油進口的首要來源是加拿大和墨西哥,2009年佔進口的32。38%,來自中南美洲、非洲和歐洲的進口量依次佔20。48%、19。01%和6。41%。美國從中東進口的石油佔中東出口石油的比例一直低於西歐和日本,在10%~13%之間波動,到2009年僅佔9。5%。2009年,日本石油進口中來自中東地區的卻佔到84。70%。

即使控制不了石油資源,美國也完全可以在市場上買到石油產品。實際上,美國的目標是透過控制全球石油資源,打擊競爭對手,維持美元霸權與英美金融與工業寡頭聯合體的利益。表面上看,沙特、伊朗、科威特、俄羅斯、委內瑞拉和中國等國家的國有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球90%以上的石油資源,這些國家尤其是中東地區的國家理應獲得石油定價權與石油利潤。

確實,石油現貨價格主要由英國布倫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和阿聯酋米納斯的現貨交易價格決定。中國的成品油價即以布倫特、迪拜和米納斯三地石油價格的平均值為基準。但石油價格主要由期貨價格決定,也就是說,石油期貨價格決定了石油現貨價格。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主要有兩大指標,美國的WTI和英國的布倫特。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WTI(West Texas Intermediate),全稱西得克薩斯輕質石油,美國法律規定WTI石油的現貨交割只能在美國本土進行,但它卻是全球石油定價的基準。所有其他地區的石油價格都是在WTI石油期貨價格上進行一個差額增減得到的。

美國的金融機構能以石油為基礎資產進行金融套利,賺取暴利。摩根大通、高盛集團、巴克萊銀行及摩根士丹利等金融巨鱷都是WTI石油期貨的最大投機者。石油價格的震盪都是這些金融寡頭集團興風作浪的結果。當然,成功控制石油定價權,維持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更是美國統治精英關注的重中之重。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