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麼,玉俊同志,如果這兒真是你說的那麼多儲量,我就封你為石油部總地質師嘞!”餘秋裡的話再次引得滿堂大笑。
小夥子這回臉紅了。其實,一年多後,透過進一步的勘探調查,松遼的儲油量遠遠超過了20億噸這個數量。當然,餘秋裡在獲得如此巨大的一個已經控制的世界級特大油田的儲量後,並沒有兌現給王玉俊小夥子提拔為“石油部總地質師”的承諾。但可以看出,餘秋裡開始對松遼地底下的情況到底是個什麼樣,他一直是慎之又慎。
自從松基三井號出油後,地質部在扶余3號井也打出了油,而此時石油部上下也都沉浸在“松遼大發現”的喜悅之中,尤其是那些參與現場勘探和地質調查的技術人員們更是一口肯定松遼會是個大油田了。然後此刻只有一個人的頭腦異常清醒,他就是部長餘秋裡。
“同志們,這些天來,我跟大家一樣,心情是很高興的,看到松基三井出了油,誰不高興?
要說高興我是最高興的一個。但我又是一個最高興不起來的人!為什麼?”土坯房子裡,正當前線將士和技術人員都在為眼前的光明前景喝彩時,部長餘秋裡竟然抬出了這樣一個碩大的問題。屋子裡的氣氛一下變得緊張起來,連翁文波這樣的大地質學家都屏住了呼吸。 。。
《部長與國家》第四章(15)
“是啊,為什麼呢?”餘秋裡抬起右胳膊,摸了摸自己光禿禿的額頭,神情凝重而又嚴肅地掃了一遍屋子裡的所有技術人員。突然他的右臂從空中猛地落下:“因為在大家一片喝彩聲中,我要提個反面的意見,這個意見就是過去石油勘探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一口井出油並不等於是一個構造出油!幾個構造有油並不等於連片有油!一時高產並不等於是能夠長期高產!”
哇,多麼精彩的經典話語!多麼深刻的睿智哲理!
“一口井出油並不等於是一個構造出油!幾個構造有油並不等於連片有油!一時高產並不等於是能夠長期高產!”這短短三句話,比起大地質學家們的鴻論鉅著,比起世界石油勘探學的教科書,它也許太短太短,但在我與所有而今仍然活著的地質學家和石油專家們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他們中沒有一個敢否定餘秋裡這三句話的意義。
難道不是嗎?這三句話中所包含的地質學和石油勘探學的深刻性、辯證性,還有什麼更經典的話可以概括和取代的呢?
沒有!
同樣,這三句話中還深刻闡明瞭人與自然之間相互認識與理解的哲學關係,而且它還揭示了科學與自然之間的均衡性和不均衡性的統一問題,以及它們之間必須共同遵循的基本規律。
10年前,我在採訪黃汲清和翁文波這樣的大地質學家時,這些大師們就出口誦頌過餘秋裡的這三句話,並稱其為“大哲學家的科學語言”、“石油學的戰略與戰術的經典思想”。
10年後的今天,我在走進運用衛星等高尖端技術進行地球勘探的石油科學研究機構時,年輕一代的石油專家們仍能熟誦將軍的這三句話,並作為“找油哲學經典”或“座右銘”信條,壓在自己辦公室的玻璃板下。
在40年前的那個冰天雪地的土坯房子裡,這三句話是將軍從心底迸發出的,因此落地有聲,振聾發饋。這源於他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和從事軍隊政治工作多年的高階領導者,在來到石油戰線後所經歷的那些包括川中會戰在內的失敗教訓和對克拉瑪依、玉門、柴達木等油田成功開發的全部認識及不斷總結的結果。
“同志們,你們的熱情,你們的幹勁,你們現在所向我報告的每一個新情況,都讓人激動、高興,但我請大家冷靜和清醒地想一想:這松遼到底是個大油田還是小油田?是個活油田還是死油田?是好油田還是壞油田?”餘秋裡說到這兒又把話頓住,然後目光從翁文波開始,一直轉到那個開口說“20億噸儲量”的小夥子身上。那目光是急切的、期待的,更是犀利的。
沒有一個人敢回答得了將軍部長的話。也沒有一個能回答得了將軍部長的話。
餘秋裡收回犀利的目光,投出溫和誠懇的目光:“所以,同志們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繼續做更加深入、更加細緻的工作!”
土坯子小屋裡靜得出奇,那些平時高談闊論、信口開河、慷慨激昂的技術人員們像換了個人似的,一個個低著頭,似乎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當時我們聽完餘部長的話後,每個人的心頭,都像被警鐘狠狠地敲打了一下。大家頓時清醒起來,而且這樣的清醒讓我們保持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