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拳
傘拳系清康熙年間(1660—1720)嘉興竹裡(今嘉興新篁鎮)太平寺隱然和尚所創。傘拳特點是:綜合國刀劍棍鞭等兵器的技法,強調靈活多變,剛柔相兼,技法閃展靈活,避實擊虛,快刺猛挑,進退圓活,由刺、挑、點、截、撩、撥、託、頂等動作組成套路。傘拳歌訣:”獨門傘拳世間稀,剛柔相兼身法奇,調神養息丹田氣,以氣催功傘似飛。羅漢雙掌定乾坤,傳世套路四十六,捷點刺撩閃展靈,虛中實、實中虛。虛虛實實待時機,變幻莫測心靈巧,進退自若勝遊龍”。傘拳至今仍在嘉興流傳。新篁衛生院醫生吳邦榮為傘拳的獨門傳人。二水讀《國術名人錄》平湖顧熙真事蹟,”足著鐵釘油鞋,左手持傘,”云云,與竹林鄉下流傳的傘拳,不知是否有淵源?可惜,最後一位傘拳的傳人,前些年已過世。不知有否傳承?附:平湖顧熙真 顧熙真,平湖人。年方弱冠,技已不凡。為人深沈鎮靜,不以技炫人,因是人多不知其身懷絕技者,居鄉日以教讀自給。雖粗茶淡飯也頗知足。當地有土棍李四者,孔武有力,技藝也頗精深,以力欺人,鄉人畏止如虎。 一日,雨過天晴,顧購物歸家,足著鐵釘油鞋,左手持傘,右手託荷葉盛面,經道茶坊,正遇四,李以常聞人言,知顧之藝,思辱之,以壯己之威風。然猶不敢輕試,眾人極力慫恿之,李乃躡足潛行,追蹤顧後,擬乘機猛力一拳,擊其不意,以為顧必僕,孰知顧似不知者,待李拳臨其身,顧忽將所託之面,向空擲去,轉手向後,輕拍一掌,正拍於李之拳面,啪然一聲,李已跌於丈外,良久始起,當顧回手時,面適從空中落下,顧接之於掌中,縱容而行,也不回頭,旁觀之人,莫不咋舌,老四知不敵,亦惟靦腆逸去 。
地躺拳
地躺拳是中國拳種之一。又稱“地功拳”、“八折拳”、“地趟拳”。因其拳多用滾,跌而得名。其源傳說有二,1、稱與醉拳同源。地躺拳只吸取了其中的摔跌法;2、說源於明代。《紀效新書·經捷要篇》載:“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皆今之有名者。”其三十三勢中又有“搶背臥牛雙倒”、“打滾”、“後靠跌”等多處有關“滾、跌”法的記載。其時有名的腿功、跌法大都見於後世地躺套路。現此拳盛行於陝西、四川、山東、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廣東等地。 地躺拳的特點為腿法奇猛,跌法巧妙,腰身柔靈,隨機就勢,順水推舟。交手實戰講究形退實進,上驚下取,“地術”佔先,敗中取勝。注重一個“巧”字。其腿法有蹬、踹、剪、絞、纏、絆、勾、掃、捆、踩等,尤以“剪”為最。剪腿又分為上風剪、中風剪和下風剪;跌(包括摔)法有撲跌、仰跌、側跌、跳跌、撞跌、絆(推)跌、鎖(勾)跌、靠跌、纏跌、硬跌、軟跌等數十種;滾法有搶背(搶腿)、前滾(翻身打)、後滾(倒蹬)、斜(肩)滾、橫滾等。主要流傳套路有:地躺拳、地術、金剛地躺、地功十八滾、八仙地功、十八連珠及地躺長、中、短套、八折拳等。器械有地功刀、滾躺刀(分單雙,也有稱地堂刀者)、滾龍槍等。另有綜合拳套,如地功戳腳、地功醉拳、螳螂九轉十八跌等。其有名的招式如“狗咬粽”、“倒背鐮”、“金後剪”、“蝙蝠腿”、“兔子蹬鷹”及現代武術套路中常用的“撲地蹦”、“頭頂轉”、“騰空反剪”、“連續頭翻”等。此拳對人體的協調、靈敏、柔韌、速度及內臟功能均有較高的鍛鍊價值,內中一些技法和練法亦為其他拳種所採用。 地躺拳 … 地躺門的招式
流傳於山東省的地躺拳中,有華東拳(三路)、百馬下山(二路)、十六腿與對打(二人相對練習)等招式,而醉八仙拳則是取名予八仙(漢鍾離、韓湘子、呂洞賓、曹園舅、何仙姑、藍采和、張果老、鐵柺李)的八種招式而成,這八仙相當於日本的";七福人";(日本民間守護神),每一位仙人都有其特殊的醉態,而這些姿勢即被改成醉法的招術,由此醉八仙拳中,有些姿勢才相當困難,如凌空翻轉或單手手倒立等招式,在學習上相當困難。不過地躺拳的拳法並不是從頭到尾都在地上翻滾,有些招式也包括一般拳法中擊打、腳踢等技術。此外,這一門派的打鬥招式,除了使用拳法之外。也有同樣在地上翻滾進行的地躺單刀、地躺雙刀、地躺九節鞭等
地躺拳 … 地躺拳的技術特徵和注意事項
地躺拳的打鬥技術,除了打擊法之外,多半是利用槓桿原理來擊倒敵人,而予以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