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們最早接觸抽象畫,是在1971年,剛到紐約工作不久,一位美國朋友好心請我們參觀現代博物館,目的大概是想讓我們瞭解美國社會的各方面吧。博物館內的繪畫大多是抽象派的。在一個大廳裡,牆上掛的全是方塊、圓圈、三角形等圖案,我們看了覺得莫名其妙,心想這大概就是“腐朽的資本主義藝術”。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用畫筆說話的人(2)

在趙無極這麼一位大師面前,我們很想知道他畫的畫有什麼寓意。於是我問他:“您畫的畫有主題嗎?走廊裡那張畫是什麼意思?”趙無極對我這種幼稚的問題,顯得很無奈。我想可能有很多人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他搖搖頭說:“我不知道。”

後來與他熟了,我們還想“啟發”他,有時指著一幅畫問他:“這是不是一棵枯樹?”得到的回答仍是:“不知道。”他怕我們不懂得他的意思,匆忙補充說:“你們看了覺得像什麼就是什麼。”

弗朗索瓦茲是一位熱情、心直口快的美術史學者。她告訴我們:“無極是憑靈感作畫,表達他內在的自由。他在開始繪畫前並沒有一定的想法,直到站在畫布前,產生了靈感,拿起畫筆即興作畫。”趙無極也坦率地說:“每幅畫都要找個主題,很麻煩。”他從來不覺得有必要向觀眾介紹他的畫,畫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