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一頂嘴,她就氣更大,罵得更兇。什麼惡毒的話都罵出來了。本來就不很馴服的孩子,經她這一罵,更是不服。於是母親氣急了,就翻舊帳。“要你好好讀書,你不好好讀書。小學時我就再三提醒你,罵你,要你好好讀書,你不讀。中學時——上課愛說話,聽得不認真,現在考試又不及格。除了說話。閒聊、玩,你哪門子事做得好?洗碗打破碗,掃地還要我掃第二遍。玩,玩,你玩死這條命算啦!”
這些舊帳,女兒不知聽過多少次了,也厭煩透了。因而母親數落完了,女兒不但沒有對自己的錯誤有什麼認識,反而更反感:“過去的一些事,老拿來講來講去。”
所以,父母在責備孩子時,一定要注意,絕不能動感情,由於恨鐵不成鋼,把自己的不滿一股腦兒全部發洩出來。只能就事論事,冷靜客觀地向孩子講明孩子所犯錯誤,說明道理,使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認識到自己的不對,而產生侮改之心。這樣才能收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不要一味地催促
我們常聽一些父母抱怨說,“我那孩子簡直是被罵疲了。隨你怎麼喊,怎麼罵他都無所謂。”是的,有的孩子確實是被罵疲了,把父母的責罵當耳邊風。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作母親的好咬叨,而孩子則最討厭母親澇叨。
有的母親看見孩子吃了午飯好久了,還坐在電視機前或在玩耍,就要喊:“快點做功課去!”或者看到孩子做完功課,擺滿了一桌子的書和本子,就又會催促:“快整理好!把桌子收拾乾淨!”如果是一個十分聽話的孩子,當然,母親一催,他就會馬上去做。
但是大多數的孩子並不可能有同母親一樣的緊迫感。因而。他們即使心裡接受了母親的意見,也會要遲延一下。於是有的母親就又催了起來:“還不快點去做功課!”或者:“還不快點把書本收拾起來!”
這樣,父母的催促。咦叨多了,孩子反而會習以為常,不聽訓示了:“反正她喜歡嘮叨!”這也就是父母們所抱怨的“疲”了。
所以要督促孩子讀書和要培養孩子愛整潔的習慣,必須隨時注意方法。父母可以提醒:“你今天有作業嗎?功課做完了沒有?那麼你就不要玩太久,要記得做功課。”或者:“做完了功課,要記得把書本整理好,不要都攤在桌上!”而且講了之後,要給孩子時間思考,不要急不可待,馬上又催,那樣就容易變成咦叨,而且也容易使孩子厭煩。相反,應該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和行動。
●責罵無妨,但不可暴怒
做父母的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而就免不了要責罵。完全不責罵,對孩子的任何行為都聽之任之,必然會慣縱孩子,慣壞孩子。我國有句古話:“玉不琢,不成器”。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孩子不好好管教,教導,是不會成才的。而對於放任孩子不管的父母也有一句警語:“子不教,父之過”。
我國幾千年來一直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教育中包括對孩子壞行為或不好的行為的責備。只是在責罵時,絕不要由於一時氣憤,感情用事而大發雷霆,大聲呵責。因而,“責罵無妨,但不可暴怒”便成為教養子女的戒律之一。
不輕易苛責孩子的父母,突然一次厲聲責罵孩子,會使孩子感到不知自己是否犯了什麼大錯,於是想知道惹父母生氣的原因。這時所產生的責備效果很大。因為孩子知道父母平時不會也不曾這樣大聲叱責,如此發作過。
他感到自己的過失嚴重,才會惹得父母生如此大的氣。因而不禁有了反悔之心。
但是,於今有些父母不然,他們動輒大聲苛責。一家孩子犯事,四鄰連帶遭殃。而且由於父母經常如此,孩子也就會習以為常:“又來這一套”,甚或:“又來這一套,又沒有那個怕你這一套”。對於稍大一點的孩子,這樣大聲苛責,還會造成頂嘴和反感:“真是嗜咳!”或者:“沒事找事罵!喜歡罵!”這樣大聲苛責,孩子當然一句也聽不進去,更不會有什麼反悔。所以我們說厲聲責罵,是管教孩子最笨拙的方法。
國外有一位知名的棒球評論家說過的一段話對我們怎樣訓練孩子可能會有些啟示:有許多棒球運動員在比賽時,會時常轉過頭來看教練的臉色。老練的教練這時總是不理睬球員的注視,若無其事的觀戰。因為這樣能給球員以安全感、信任感,便於發揮他們的戰鬥力。其實那位教練的內心何嘗不是同球員們一樣緊張激動?!但是他不能表露出自己的緊張和擔心,怕影響球員們的情緒。父母子女之間也一樣,父母的一舉一動常會給孩子很大的影響。
參考這位評論家的話,我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