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同他玩耍。小朋友們對他的疏遠比父母的說教要有效得多。
另方面,做遊戲是一種集體活動。透過遊戲,在玩耍的過程中也可以無形中培養孩子的集體觀念和合群性。這些對孩子將來的獨立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需要群體生活,需要有別人的伴同,需要有別人的情感支援。大量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無論成功還是幸福,都離不開人際關係的支援。
所以作父母的絕不可以一味地把孩子關在屋子裡,禁止他們與鄰居的孩子玩耍。即使像打圓牌這種遊戲,它要賭輸贏,容易引起爭吵。玩槍,玩打仗有時也容易打架,也不應禁止。因為從賭勝負中孩子們可以培養拼搏的精神和競爭的能力。
與此同時,孩子可從遊戲中得到滿足和發展,進而豐富孩子的知識,發展孩子對事物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考力,鍛鍊孩子的意志。孩子們在遊戲中不僅可以反映現實,認識世界,從而甚至產生改善世界的某種強烈的願望。所以父母不要壓制孩子愛玩的天性,輕易責怪孩子貪玩。反之,應加以正確指導,使遊戲成為孩子更有目的的模仿和學習活動,並從中學到更多的生活知識。
另外,孩子們除了做室外遊戲外,還需要室內遊戲,於是就產生了玩具。現在孩子們的玩具更是越來越多,而且製作得十分精巧。有的栩栩如生,有的可以行走,甚至作各種表演。在孩子玩玩具時,有些父母也喜歡在旁指指點點。這在年齡很小,不能獨自玩耍時,是有必要的。母子共玩,也可增強母子感情和家庭樂趣。但是如果孩子稍微大一點,如幼兒園大班學生、小學學生,能夠獨自玩耍的時候,父母則最好放手,讓孩子自己自由自在地去玩,讓孩子自己變著花樣去玩。這樣會更有助於開發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如果玩得盡興,而且創造出了一些新的玩法,父母還可以在旁鼓勵一兩句。
玩具買來就是給孩子玩的,所以只要孩子玩得盡興,就達到了目的。因此,父母也不必過多的干預。有的孩子在玩玩具時,他們極不老實,玩幾次就玩膩了,喜歡敲敲打打。有的甚至拿了螺絲刀把玩具分解得支離破碎。父母看了不免痛心,忍不住要罵幾句:“再這樣弄壞,就不再給你買玩具了廣或者“這麼貴的玩具一點也不曉得愛惜。只曉得破壞”。確實有時一件很貴的玩具,才玩了三五天,孩子就把它弄爛了,著實令人心痛。所以適度喝令孩子不要隨便拆毀和搞壞玩具,教育孩子愛惜玩具、愛惜東西,是應該而且必要的。
不過,我們也不妨冷靜地想一想。孩子之所以拆爛,這裡面也有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看看它們是怎樣能夠自己行走和唱歌的,絕不是有意破壞。所以當孩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拆開玩具時,父母最好能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根據玩具的結構,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地拆,不要損壞零件,然後在孩子盡興以後,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再把它重新組合起來,或者試著動手把它修好!即使孩子還小,還遠沒有這種能力,但可以鼓勵孩子動手去試。
當然,除了一些極簡單的機械玩具以外,孩子們由於知識的限制是無法重新組合的。但是動了手,對孩子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重新組合好了一個玩具,讓孩子學習了知識,也學會了勞動。組合不起來,孩子懂得了製造玩具不易,也就不會再輕易地拆爛東西了。對一些好奇心強、求知慾高的孩子,父母還可趁熱打鐵,激勵孩子努力學習,探求玩具中的奧秘。
●責罵一定要說明理由
有的年輕父母脾氣躁,看到孩子做鍺事或者不聽話,脾氣來了,就喜歡大罵一通。這時老實一點的孩子就呆呆的站在一旁讓母親罵。調皮的不免要頂上一兩句。作母親的罵了一通、出了氣。可是兒女並沒有認識自己的錯誤,更沒有什麼悔改之心。
顯然,父母在孩子做錯事時,單純發一頓脾氣,罵一頓是無法教育好孩子的。在責罵孩子時,父母應該說清道理,指出孩子錯在哪裡;為什麼不應該做,使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自覺地改正。
有的母親在孩子不聽話,重犯一些錯誤時,還喜歡翻老帳。孩子重犯一些過去的錯誤,正好說明孩子自己對以前的錯誤沒有認識,過去罵的時候母親沒有能夠說清道理,孩子沒有能夠明白捱罵的原因,進而反悔。因而捱罵過了,而錯事重犯。這時作父母的更需要冷靜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因而也更應該冷靜而耐心地向孩子說明孩子行為錯誤的所在,更加熱情地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尋找出重犯的原因。
我認識一位母親,她是一位世界上少有疼愛子女的母親。但是她有一個容不得兒女頂嘴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