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5部分

與鄄城王曹植的多封往來書信,曹植在信中請求丁儀“候太子疏虞,即可密奏主上,使失寵信”,還承諾“孤若得國,正禮當為宰相”。

丁儀官為右刺奸,是權勢已可凌駕於盧洪之上的大特務頭子,為人倨傲、忌刻,多次構陷朝廷大臣。據說昔日毛玠被貶,即有丁儀從中推動,其後選部右侍郎徐奕又因與之不和而遭讒毀,外放魏郡太守。尚書僕射何蘷嘗面斥丁儀,屬吏傅選勸他:“儀已害奕,子宜少下之。”何蘷回答道:“彼為不義,適足害其身,焉能害人?且懷奸佞之心,立於明朝,其得久乎!”丁儀聽聞此言,即發何蘷陰微事,貶其為蒼梧太守。

所以如今丁儀死了,雖然只是遇刺身亡,卻天幸從他府中發現了與鄄城王交通的密信,當下牆倒眾人推,群臣紛紛上奏彈劾丁儀,尤其御史段瑕,貌似早有準備,一口氣羅列了丁正禮的十二條大罪狀,並且請求趁機廢掉刺奸、校事。曹操亦怒,即下令將丁儀戮屍陳市,其弟丁廙也被貶出都外。同時行文鄄城。斥責曹植,削掉了他兩個縣。

——天可憐見,鄄城國原本不過才四個縣,如今削除其半,就此變成了普天下最小的郡國。

當是氏父子與桓範討論這樁風波的時候,桓元則沉吟良久。注目是復,問:“吾不識公子訊息從何而來也,唯請問二事,未審公子知否?”

是復說你問吧,但凡我知道的,就一定會說。桓範便即一枚枚地豎起手指來:“其一,任城王遇害事,本使校事劉慈密勘,如何丁儀奏上。雲太子甚可疑耶?其二,丁儀遇刺,誰人踏勘?府中書信,誰人得之?”

是復聞言,微微一皺眉頭,說這兩樁事我還真都不清楚,你等我去打聽打聽,過幾天再告訴你吧。他自然是去找盧洪打聽。並且很快就得到了確實的訊息——

原來魏朝的特務系統分為校事和刺奸兩個部分,校事只管偵察和捕人——有如“行動隊”;刺奸則負責綜合、甄別情報和審斷案件——乃是文吏。當日曹操派軍中校事劉慈去偵破曹彰遇刺一案。劉慈回來稟報丁儀,二人在核對了情報以後,本來應當一起去向曹操彙報的。然而事到臨頭,劉慈卻突然間病倒了,丁正禮這才單獨稟報曹操。

至於丁儀遇刺以後,根據盧洪所說。本來應該他去偵辦,但副官劉肇卻主動請纓,並且親自在丁儀府中搜出了與曹植的來往密信——此劉肇,即劉慈之胞弟是也。

是復回來一報答案,桓範乃冷笑道:“此必劉慈兄弟從中取事。無疑也。”而至於他們這麼做,純出爭權奪利,為了坑陷丁儀呢——丁儀是曹植的黨羽,他向曹操奏報說謀害曹彰,曹丕嫌疑最大,倘若查出來有誤,他肯定跑不了啊——還是受人唆使,為了對付曹植,那就不得而知嘍。

反正丁正禮和曹子建是拴在一根草上的螞蚱,一個出事,另外一個也肯定跑不了啊。

是勳望一眼是復,那意思:劉氏兄弟是何來頭,估計你查不了,你去關照盧洪多加小心吧。

桓範接著分析,說經過這件事,同時兩名皇子要遭殃。一是曹植,不但交通朝臣,而且還交通皇帝最親信的刺奸,此舉大犯人主之忌——咱們權當那些信是真的——削國事小,估計他就再與儲位無緣啦。第二個是曹丕,我們還當易儲的風波已悄然而過呢,如今他有殺害丁儀的嫌疑,也有動機,若不能還其清白,估計風波再起,儲位不穩啊。

只是我估計這案子落到劉氏兄弟手中,曹丕很難洗脫身上的嫌疑……

果然,不久後的某日晚間,曹操突然召見幾名重臣,包括:太傅曹德、太尉是勳、護國曹仁、輔國曹洪(柱國夏侯惇仍在病中,不克與會)、中書令王朗、尚書令華歆、御史大夫桓階、中書左僕射劉先、尚書左僕射邢顒和新任御史中丞賈詡。先展示了校事的調查結論:實太子密遣刺客謀害丁儀也。

是勳把報告書前前後後讀了好幾遍,發現物證不全,人證皆死,主要斷案的緣由是曹丕早就痛恨丁儀,多次在近侍面前口出“吾必殺之”之語,以及丁儀臨死前高呼那句:“太子害我。”這特麼簡直就是“莫須有”啊!

群臣亦大多表示,這案子斷得不明,丁儀不一定真是太子派人刺殺的。曹德就問了:“陛下可曾以示太子,太子如何說?”曹操冷哼一聲:“彼焉敢自承?自然矢口否認。”

群臣正要再勸曹操換套班子,重新調查此案,卻聽曹操斷然說道:“此子已不堪繼大統,當廢黜之。今召卿等來,共議以誰繼之也。”

臣僚盡皆大驚,桓階首先發言,說:“太子何辜,而因此不實之事而廢之耶?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