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8部分

這便去準備酒菜,款待諸葛先生。”

諸葛瑾急忙擺手推辭:“不必了……”是勳朝他微微一笑:“某先去更衣,卿且堂上用膳,稍待某便前來相陪。”

堂堂侍中,見了面二話不說先賞飯,然後還要“前來相陪”,諸葛瑾真是受寵若驚啊。他心說我有那麼大面子嗎?還是正如老二所說,當日是侍中——哦,那時候還是是從事來著——確實挺看好他,還打算直接帶他去兗州就學,而我是沾了老二的光啦?

他這點兒猜得真沒錯,確實是沾了他二弟諸葛亮的光,否則以今時今日的身份差別,是勳就未必會對他那麼客氣——原本歷史上的江東群臣,除了周瑜、魯肅、張昭三個,還真未必有誰能讓如今的是勳折節下交。

哦,純武將暫且不計在內,否則的話——甘興霸若來了,是宏輔大概也是會主動湊上去的。

是勳先奔了後堂更衣,魚他則把諸葛瑾讓到堂上去,吩咐奴僕趕緊給置辦酒食。時候不大,這邊兒食案才剛端上來,是勳就穿一身便裝出現了,先朝諸葛瑾略施一禮,然後在主位坐下。

諸葛瑾開口就是:“冒昧來拜,還請侍中勿罪。”是勳心說這種套話你就不必要說啦:“請先用飯,某已吃過,便以水相陪了。”他瞧著諸葛瑾的神情有些拘謹,便開始詢問對方家中的一些情況:“青州琅邪,某是去過的,卿兄弟後居襄陽,某也去過……”他本是八卦高手、套話專家,諸葛瑾還沒吃完飯呢,其來意就被探了個底兒掉。

原來那年是勳奉命出使荊州,在襄陽學宮內見到少年諸葛亮,勉勵了幾句,諸葛亮回去就跟叔父諸葛玄,還有兄長諸葛瑾說啊,說這位兗州的是從事果有真才實學,我若長大,必去訪其求教。完了又建議,說我年歲還小,若欲千里跋涉,叔父定然不允,不如大兄你先去兗州投在是從事門下吧。

諸葛瑾聞言就笑,說汝得見彼人,我卻未曾得見,汝覺彼人有才,我卻覺得未必——傳聞他在學宮所言,徒逞口舌之利耳,如此縱橫家的手段,你合適學,我向來木訥,卻未必合適。

本來話就說到這兒了,倘若天下局勢不繼續向前發展,或許諸葛兄弟跟是勳之間要很久以後才會產生交集。然而自從是勳打青州迎來了鄭玄,請天子聘五經博士,重開太學以後,天下有志於學計程車人莫不心向許都,訊息傳到荊州,諸葛瑾也不禁躍躍欲試起來。於是他去央告叔父諸葛玄,說我想去許昌上太學,不知道叔父能否相助?

漢代還沒有考試製度,上從官員的出仕,下到太學生的資格,基本上都得靠“薦舉”,也就是地方官員或者朝廷大員向朝廷和各級衙門推薦。至於太學生,按舊規是由地方官選拔,公車送入京中,或者直接由太常指定。因此諸葛玄就皺著眉頭答覆侄子:“吾聞朝廷新開太學,詔書到時,劉牧卻未薦一人前往,如何肯薦汝?而今朝中之王太常(王絳),吾亦從無往來,無可相薦啊。”

諸葛瑾告訴諸葛玄,傳言說如今的規矩有所改變。因為天下動盪,很多地區都脫離了朝廷的掌控,所以做官也好,做太學生也罷,靠老規矩是選不上幾個人來的,朝廷因而下旨,二千石以上皆可舉薦太學生——如今太學裡一半兒學生就都是鄭門弟子,理論上可算是大司農鄭玄所薦。

因而諸葛瑾就問了:“叔父及先父昔日相識,可有官居二千石的,可以薦舉小侄麼?”

諸葛兄弟的父親諸葛珪,官至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則官至豫章郡守,照理說不應該不認識個把二千石——要是諸葛玄還在郡守任上,他自己就能推薦侄子。可是朝廷多年動盪,高官換了一茬兒又一茬兒,諸葛玄絞盡腦汁,也就光想起一個故友樊普在都中做官,而且還不到二千石。

諸葛亮在旁邊出主意,說我昔日所言那位是從事,據說如今仕朝為議郎(他這訊息滯後,其實這時候是勳已經是少府丞了),乃曹司空的心腹之人,要是他肯幫忙,請司空推薦於你,那不是很光彩嗎?諸葛瑾說開玩笑,人家跟你又沒啥交情,不過一面之緣而已……(未完待續。。)

第三章、食蕢之思

雖說叔父沒想到啥可以拜託的二千石,不過諸葛瑾還是執意要跑一趟許都,終究道兒都是自己踩出來的,說不定就能撞見幾個父親、叔父的故人,比如樊普之類,即便官不甚高,或許就能在啥朝廷要員面前說得上話。因此他整頓行裝,便從襄陽千里迢迢跑來了許都。

到了許都先找樊普,把自己的願望一說,順道兒還提了舍弟跟是議郎有一面之緣。樊普說我可以請姐夫伏完推薦你,不過建議你還是先去探探是勳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