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時,應該捨棄。

對道德淪喪的社會提出尖銳批判、並且做出預言的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俄國小說家,1821—1881)。他的代表作《卡拉馬佐夫兄弟》描寫了兒子弒父的故事。父親肖特爾否定基督教,不相信上帝,他只相信自己賺錢的慾望和勾引女人的慾望。這樣的肖特爾後來養出了弒父的兒子。

在現代人之中,有許多肖特爾式的人物,但表面上,他們不像肖特爾那麼*,總是隨意勾引女人,他們看起來頗有紳士風度,在家庭裡也有權威,頭腦聰明,處事周到。然而,他們做事的目的,全在於滿足自己的慾望,世人如何,社會如何,全不在話下,只要自己發財就好。這樣的人目前越來越多,這著實令我擔憂。

戰後的日本,老闆和員工之間工資差距很小,奉行北歐型的平等主義和*主義。但不知從何時起開始向美國看齊,到了現在,只把賺錢當做唯一的價值觀,變成了*裸的慾望人的國家。

要不信教的人信仰宗教是難事,但我已講過多次,佛教是非常好的宗教,特別是在現今這個時代,我的感觸越來越深。人因“業”而亡,而“業”根本上就是人的慾望。斬斷慾望!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非常簡單的思想。正是這個思想,為這個時代所必須。脫去佛教的外衣也行,但必須教會人們懂得抑制自己的慾望。

*認為:“勞動者善,所以勞動者得天下,善的時代就到了。”但是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聖德太子說,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讓本來善惡兼有的人向善的方向轉變,就是教育要承擔的重要責任。

稻盛先生推崇江戶時代的思想家石田梅巖(1685—1744),石田建立的“心學”就體現了這方面的智慧。

正確的從商之道

|稻盛|

石田梅巖的功績之一,就是教給江戶時代的商人,什麼是從商的原理原則。

當時,追逐暴利、貪得無厭之輩層出不窮,在那種風氣之中,石田梅巖在京都街上開起了私塾,召集商人的子弟,為他們講解商人道,就是正確的從商之道。

他的言論中有這樣的話:“真正的生意,要考慮讓對方得益,自己也得益。”也就是說,石田梅巖告訴商人們:“做生意不是隻要自己賺錢就好,必須對方獲利,自己也獲利。”要以自利利他的精神促進商業活動。另外,他還說:“獲取利潤是商人正當的生存之道,商人的利潤等同於武士的俸祿。”當時,在“士農工商”的階級制度下,商人的社會地位最低,一般人都用輕蔑的態度對待他們,認為他們唯利是圖。石田的話給了商人們巨大的勇氣。

這就是說,石田梅巖在江戶時代的經濟社會中,樹立起了一種指導思想,他闡述的是人的“心的應有之狀態”。這個“心的應有之狀態”讓我最近思考了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對“心”下定義呢?

我們常常很隨便地使用“心”這個詞,我已經七十過半,我想盡力磨鍊自己的心(志),帶著美好的心(靈) 迎接死亡。在講到“調整心(態)”、“磨鍊心(志)”的時候,這個“心”究竟是什麼呢?現代的人對此並沒有真正理解,我覺得,大家在用“心”這個詞時概念是不正確的。

因為有這個問題,才在2003年召開了“京都文化會議”這樣的國際研討會。從全世界來的文化人、有識之士集聚一堂,圍繞“心”為何物,“心”是如何形成的這樣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希望利用會議的成果,以哲學家為中心,來闡明“心”為何物,用我們一般民眾也能聽懂的語言,做深入淺出的說明。

人的“心”和“體”表裡一體

|梅原|

“心”是非常獨特的東西,不容易說明。人的“心”與“體”密切聯絡,二者是表裡一體的關係。沒有離開“體”的“心”,也沒有離開“心”的“體”。人們常說抑鬱症是“心的感冒”,這也說明二者有關。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心的管理”尤為重要

|稻盛|

這裡說的是“心的管理很重要”。人們常說“健康管理很重要”。另外,為了訓練腦力,在讀書和學習時,人們也常說“要重視智的管理”。但很少聽人說“心的管理很重要”。但是,像日常要檢查身體、保養身體一樣,平時經常要“修心”,這件事不能懈怠。

前面講到,希望他人好、充滿同情的善良心,和只要自己好就行的醜惡心,在人的心底同居。善惡兩心同居的心底,需要不斷地清掃淨化,抑制一些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