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部分

了北海國,不然的話,還不知道在哪裡捱餓受罪了。

。。。

第二百八十四章誰可為當世英雄

都尉與刺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官職,李賢做都尉的時候,只負責郡國內的相關軍事活動,並不需要勞心勞力的考慮其他,可成為青州刺史之後,李賢要管的事情就多了,從民生、軍事到對外政策,樣樣不可或缺。

若不是有徐庶幫襯,李賢很難理出頭緒。

此時,李賢開始明白上位者的痛苦了。

如果不懂得知人善用,凡事都想親力親為的話,就算是鐵打的身子也熬不住。

歷史上,大明朝的崇禎皇帝頗為勤政,而他本人也衣著簡樸,多次縮減宮內開支,可他卻有一個最大的‘毛’病,那就是多疑。

崇禎在位十七年間,殺兩位首輔,更換五十多名內閣成員,處死巡撫十一人,歷史上,很多赫赫有名的武臣武將就是被因為崇禎的緣故死於非命。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崇禎能夠開明一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後金的努爾哈赤絕難輕易叩關。

李賢最喜歡歷史,網路上很多人都對崇禎報有同情之心,他們認為崇禎只是生錯了年代,倘若在太平年代,崇禎一定是個好皇帝,對此,李賢不置可否。

明朝的衰落是從天啟年間開始了,到了崇禎繼位之後,小冰河時代來臨,天災**不斷,倘若崇禎能夠像劉邦那般,說不定明朝還能苟延殘喘幾十年,可崇禎沒有那麼做,最終,大明朝亡於他手。

李賢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若是後金不能入關,歷史又會怎樣?

崇禎作為一個多疑的反面典型讓李賢時刻警醒,而大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卻也讓李賢頗為欽佩。

眾所周知,劉邦之所以能夠獲得天下,這與他手中的一幫文臣武將關係頗大。

有人曾經問劉邦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劉邦得意地說“若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若論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若論集結百萬雄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知人善用,相信他們,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又不能很好地任用他,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

李賢覺得劉邦說的很有道理,一個人的能力總歸是有限的,諸葛亮厲害吧,劉備敗走夷陵之後,諸葛亮只用了幾年的時間便積蓄兵力、糧秣,北伐司馬懿,打的司馬懿心驚膽戰,可攤上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只能憾死五丈原。

李賢寧願做劉邦,也不想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更不想成為崇禎皇帝。

太史慈、趙雲與劉備有舊,其中太史慈更是欠了劉備一個人情,可李賢相信他們,相信二人會秉公處置,不枉‘私’情,所以即便‘私’下里聽到他人的非議,李賢依舊固執己見,不為所動。

降將於禁、李典聽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