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愛的夢想鎖在心靈深處。郭夢良死後,她向“四公子”表示:“我學靜軒,抱獨身主義,孤雲般自由自在!”“廬隱喪夫後一段光陰過得極為苦悶,生活傾向於頹廢,常常喝酒喝得大醉。追求她的男友頗眾,她一個也不放在眼裡,高興的時候,對於這些人稍稍假以辭色,與其宴遊,若他們開口求婚,廬隱必將他們大大排揎一頓,把他們轟出去。這時候的廬隱似微有點玩弄男性的傾向,大概是由於心理過於鬱結使然。”蘇雪林如是說。

一個青年大學生,悄悄地走進廬隱的視線,他叫李唯建。

李唯建(1907—1981),成都人,1925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青年詩人,長得很帥氣。常在報刊發表詩作,已與徐志摩、沈從文、邵洵美等名流有了交往。廬、李的相識,確是緣分。某次,李唯建經梁漱溟介紹去北大哲學系拜訪林宰平教授。李見林的書桌上有本廬隱與人合編的《華嚴月刊》,崇拜名人的李唯建便萌生拜訪“浪漫女作家”廬隱之念。經林宰平介紹,他們相見了。初次面見,李唯建因路遙沒能守時,廬隱面露“一些不豫之色”。但深入交談後,兩人在情感的深處產生了火花。李唯建是孤兒,早年喪母,他的潛意識中渴望“一個好的有力量的乳母”。而廬隱長他9歲,創作上又是成功人士,正是他冥冥中想覓得的物件。

他們相識之後,便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