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式;二層、四層、六層和七層的塔身卻比較矮小,好似雙重簷的樓閣。
塔身上的佛像,均為金黃色琉璃磚鑲砌,佛龕中佛像的背後為綠色。塔身的轉角柱第一層為金黃色,第二層為紫色。第三層為藍色。均用琉璃瓦砌成。
在塔身的上面安置有琉璃磚仿木式斗拱,承託著塔簷。每層塔簷的顏色各不相同。第一層為金黃色;第二層為綠色;第三層為紫色;第四層為青色;第五層為藍色;第六層為青色;最頂上一層為金黃色,在塔簷地角下,各懸掛一枚銅鈴。在樓閣式塔身的四周,圍有鏤空琉璃組成的護欄。
在塔頂上置有寶座,四周懸有一圈銅鈴,上面是鈴鐸式剎身,再上面為剎頂。整座塔剎均是用銅製成,並在上面鍍了黃金。
在陽光的照射下,鑲金塔剎和琉璃塔身光耀奪目,微風中,簷下的懸鈴叮噹悅耳。整座塔在周圍的蒼松翠柏掩映中,更顯得雍容華貴,高大挺拔。
那位前清的皇帝在多寶琉璃塔建成後,將此塔命名為“多寶佛塔”。據說是出至《妙法蓮花經。見寶塔品》中記載,多寶佛是佛教中描述地過去世東方寶淨世界地教主,是為了聽釋迦牟尼講經才從極遠的寶淨國來到娑婆世界地。據說他曾經發過誓願,願入滅後以全身的舍利置於寶塔之中,若後世有佛說《法華經》時,其塔廟湧現於前,為作證明。
當釋迦牟尼佛在說《法華經》時,忽然,從地下湧出安置多寶佛全身舍利的寶塔,並升在空中。這座寶塔是用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這七種寶物裝飾的,其塔身五顏六色,光彩奪目。看到釋迦牟尼在俗世中不辭辛苦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