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閣老如此痛快,景隆帝也給足了這位老臣的面子,三次下旨挽留,劉閣老心知肚明,沒有被衝昏頭腦,堅持三次請辭,他曉得景隆帝不是真想留自己,而是拿自己做榜樣,表現他重登帝位之後仁慈寬容的品行,以穩定臣心。無論順王復位多麼眾望所歸,都改不了奪門之變屬於政變的事實,上岸之後都是要洗腳的,和劉閣老三請三辭的唱一出君臣和睦的大戲就是第一盆洗腳水。
第四次請辭之後,景隆帝才依依不捨的同意了,厚賜劉閣老歸鄉。這種事情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劉閣老看似風光歸鄉養老其實是打響了清算的第一槍。隨後內閣於閣老等兩位閣老都被各種理由換下,以前親孃被害死,被迫辭官丁憂的工部尚書王閣老三年丁憂期滿,被景隆帝起復任用。
內閣和文武百官頻頻出現空缺,景隆帝在正月初一大朝會上宣佈開恩科,廣納賢才,為了照顧到偏遠地區的舉子赴京考試,還特意將考期定在了三月初九。景泰帝畢竟當了十幾年皇上,復立之後駕輕就熟的當政,並無不適之說。東海之變的深刻教訓,三年南宮囚徒的苦熬等待,他一改以前懈怠貪玩、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秉性,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的勁頭不亞於以前的安泰帝。
正月十五那天,景隆帝在天壇祭祀,長著凍瘡的手舉著祭文高聲誦讀,跪拜之後,懷義走過來耳語道:“容桂郡王薨了。”
“知道了。”心頭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景隆帝卻沒有想象中的欣喜,一股難言的惆悵襲上心頭,想了想,說道:“朕追封他為桂親王,按照親王之禮安葬吧,不得怠慢了。”
“是。”懷義退下,沒行幾步,景隆帝叫住了他,“召集內閣大臣,還有禮部的重要官員,朕要下旨廢除殉葬之禮。”自此,延續千百年的殉葬制度被廢除了,也正因這個悲天憫人的決定,無論景隆帝之前有多麼荒唐不羈,重新登基之後清算的手段多麼狠辣,在他駕崩之後,依然是得到了“英”的廟號,史稱明英宗。
而弟弟安泰帝死後,禮部和內閣大臣們也商議出了一個極其適合他的廟號,“代”,史稱明代宗。安泰帝連死亡都要被被哥哥大做文章,刷好感、刷名聲,這皇帝做的真是憋屈壞了。
因弟弟薨了,十五元宵燈會取消,本該大肆慶祝的節日偃旗息鼓,一陣北風過,又下了起了鵝毛大雪,一騎手拿令牌飛馳透過各道城門,徑直入了紫禁城,景隆帝終於盼來的兒子的訊息:太子和沈今竹都已經到了金陵城。
☆、第207章 施恩惠善人終善報,新年到金陵傳喜訊(二)
春寒料峭的二月,淺淺青草剛剛鑽出了泥土,遠遠看去就像淡淡的綠色雲煙般,朝飛暮卷,雨絲風片,這是金陵春天的常態,沈今竹再次看見秦淮河的煙雨朦朦,這才有了重回故土之感。迎面駛來一艘華麗的畫舫,絲竹琵琶彈唱之聲傳來,沈今竹給客人倒滿了酒,說道:“今日設宴置薄酒一杯,給公公餞行,公公在雞鳴山守了三年皇陵,今朝得封掌印太監,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以後還望公公多多關照。”
景隆帝的聖旨前天剛到金陵,懷恩後天就要啟程回京,當威風八面的掌印太監了。
沈今竹一副商人諂媚巴結的嘴臉,懷恩只覺得好笑,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說道:“論起聖眷來,你不會比咱家少,將來誰關照誰都不一定呢。若說吃苦,我在孝陵打掃,總比你在東北苦寒之地喝風強多了。你今日是怎麼了?如此的恭維拍馬,不似你素日為人。有什麼為難事直接和咱家說,咱家能幫的,不會袖手旁觀。”
沈今竹笑道:“您是掌印太監,當然是您照應我了。那年多虧了您和懷忠幫忙,我的家人才得以從金陵脫身去了外地避、風頭,我們沈家上下都感激您的恩惠,又請不動您這尊大佛,就要我出面設宴,您肯赴宴,這是給我面子啊。這畫舫美酒,還有外頭候著的戲班都是我三叔出的銀子,我呢是借花獻佛,順便也當成我的送行宴了,省了一大筆銀子,就不吝嗇美酒,使勁給您倒上了。剛才那些話,句句都出自肺腑,這幾年我算是明白一件事,無論何時何地,都需要有不少人幫襯著,一個人本事再強也孤掌難鳴啊。”
懷恩幫沈家舉族遷居,遠離是非,其實並非為了沈今竹一人,他是惦記著未婚妻王氏,早就默默守護了多年,即使沒有沈今竹,他照樣會照顧沈家。不過這話不能對任何人說穿,懷恩便沒有提沈家人,問道:“你今後有何打算?”
沈今竹無奈的攤了攤手,說道:“現在最主要的是把日月商行的重新開起來了,以前的店鋪和榻房等房產都被官家沒收充公,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