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商量好返程的時間和聚集地點,然後才拉著劉青往城門口走。
是的,車把式只把他們送到城門外,大概是為了省下那筆出進城費罷。
劉青跟著劉大爺去前頭排隊進城,聽著劉大爺絮絮叨叨的叮囑:“城裡人多手雜,拍花子的也多,最愛找你這種年紀的女孩下手,你可要跟緊我,千萬別走散了。”
“爺,什麼是拍花子?”
“就是把你拐了去賣。”
原來這個時候就有拐賣了,劉青想著,很應景的往劉大爺旁邊挪了挪,用空著的那隻手扯著劉大爺的衣襬,道:“爺,我一定緊緊跟著你。”
劉大爺放心的點頭:“就這樣拉著我的衣裳,不要放手。”
“我知道了。”劉青點頭,她想著自己心理年齡都二十多了,上輩子拐賣的的那些套路她看得太多,應該不至於上當,便不想劉大爺過多糾纏這個問題,扯開話題道,“我們進了城就去找大哥嗎?”
“先去找你大哥,把東西給他,若後邊還有功夫,爺帶你去街上逛逛。”
劉青笑道:“那咱們趕緊去,現在剛好是午時,若趕得上哥哥吃午飯就好了。”
祖孫兩說話間,已經輪到他們交錢進城了。
劉青這時才知道,其實進城也不僅僅只是交進城費這麼簡單,還要經受守城士兵。雖然這個時代沒有身份證戶口本這種東西,但人家有戶籍,真要追究起來,祖宗十八代照樣能扒個乾淨。
守城士兵很盡責,盤查了他們的戶籍,又要問進城的緣由,聽到劉大爺說去青山書院看孫子,士兵的態度倒溫和了許多,沒再接著盤問,只收了他們的進城費,便擺擺手道:“可以進去了。”
劉青注意到,士兵說這句話時,已經算得上輕言細語了。劉青不由再一次感嘆,難怪劉家人寧願吃糠咽菜,也要供劉延寧讀書考科舉,這的確是他們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了。
劉延寧如今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窮書生呢,士兵聽到青山書院,態度便發生如此鉅變,以後劉延寧真考取了功名,他們劉家還不知道還能得到哪些特殊待遇。
劉大爺先前去過書院,這會兒便不用費功夫打聽,進了城便拉著劉青直往人少的那條路走去。
劉青倒能理解,從古至今,但凡書院,總是喜歡選擇僻靜的地方,古代更狠,好多有名的書院都設在深山裡,大概是覺得這樣比較附和“寒窗苦讀”這四個字罷。
其實青山書院有點名不副實,說是“青山”,劉青走了以後才發現就是個山坡,連山丘都算不上,她如今被鍛鍊得身體倍兒棒,氣都沒怎麼喘的就爬到書院門口了。
青山書院倒是有一點很洋氣的,這個時候就有門衛了——當然人家的正確稱呼是門人,門人盡職盡責的把劉青和劉大爺攔在了門外。
劉大爺先前來過一次,知道這兒的規矩,倒也不慌,客氣的笑道:“小老兒攜孫女來看望在書院的孫子,還望通融。”
門人便問:“不知是哪位學子?”
劉大爺報出劉延寧的名字。
門人一聽,立刻笑道:“原來是劉學子的家人,劉學子前兒已經打過招呼,老人家稍等,我這就去幫你請劉學子過來。”
劉延寧是前日收到信的。劉大爺不想叫孫子過多掛念,信上便直接說了過四日進城,劉延寧推算一二,便知道是今日了,因此早早同書院的門人打了招呼,就怕門人不認得
再者他想自家爺因為要省些錢,進城肯定是當日來當日回,決不可能在城裡住一宿,那便要起早貪黑的。
劉延寧估摸著,自家爺爺大概中午就能到了,因此下了學,劉延寧並未起身離開學室。
正是該用午飯的時辰,書院的學子們紛紛往用飯的地方走去,劉延寧卻坐在位置上沒有動,拿了本書看得認真,有同窗經過見此情景,便打趣一番,大約是笑他太過廢寢忘食。
劉延寧聽了也只是一笑而過,並未把對方的玩笑放在心上,反倒順勢道:“陳兄說笑了,小弟倒有一事拜託陳兄,倘途中見到有人找我,還請轉告一聲我就學室。”
這位叫陳兄的學子也是爽快人,一口應下了,並未再追問什麼,已經跨步出了學室。
劉延寧坐回位置上,繼續看書,面上一派平靜,心裡委實有些放心不下。
爺爺雖然來過縣裡,但也是在兩三年前,也不知道他這回還記不記得路。
除了擔心劉大爺在路上的情況外,劉延寧還有些不好明言的忐忑。家人很少進城來,逢年過節要進行